穿越东南非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站 维兰古鲁希(Vilanculos)(9)(2/2)
    巴扎鲁托岛上的居民多是以海洋资源为生的渔民,男人每天出海捕鱼,女人通常下海捞取一种当地人称为mapalo的牡蛎来补贴生计。每天上午是海水退潮的时间,女人们手拿用椰树叶编织的草篓,前往mapalo聚集生长的浅海沙床。她们用脚探知扇贝,然后将其捞起,放入篓内,待草篓填满,就头顶手提,运往岸边的海堤处。在那里,女人们使用细小的铁条撬开牡蛎,取出内部嫩肉,这些刚采摘的海鲜将被带回家中,作为家常菜的一部分,或通过集市卖给岛上的餐馆,为游客提供一份精美的菜肴。若干年来,女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这种单调的生活,海岸处废弃的干贝壳堆积如山,蔚为壮观。这种mapalo的牡蛎还是自然孕育海洋珍珠的母体,所以,女人们在日常劳作中,时而会采集到一、二颗闪烁光泽的珍珠,她们的丈夫或家中的男主人会向岛上的游客进行兜售,没有市场价,全凭双方中的一方自定价格,而后再讨价还价。现在,巴扎鲁托零星的天然珍珠产量已提升不了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在珠光闪烁的殖民时代,这儿所产的珍珠曾穿越非洲大陆,穿过海洋,被运至亚、欧等地,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人们来此寻宝撞运。

    关于巴扎鲁托最早的相关文字记载要追溯于1516年duarte barbosa所写的游记,他是葡萄牙人,在从东非海岸到达印度的旅程中,记下沿途的所见所闻。他随一个摩尔人的商队来到hucicas或bocicas岛,这是阿拉伯时代人们对巴扎鲁托的称谓,留下了岛上盛产琥珀和珍珠的纪录。实际上,印度洋西海岸的珍珠贸易于葡萄牙人到来之前早已开始,至少在公元10世纪,当第一批由波斯湾迁移而至的穆斯林商人定居下来后,莫桑比克南至索法拉、chiloane、mambone等地便和巴扎鲁托开始了早期的对外贸易。

    另一则关于巴扎鲁托珍珠为主题的记载是一个多米尼加人所写的书籍。作为外交使团中的成员,jo?o dos santos在1586年被派至莫桑比克工作,他发现,虽然女人们每天从海床上捞取少量的牡蛎充当食物来源的一部分,但商业化的采集活动仍需男性来操作,因为大量富含珍珠的母体生活在较深的海域,这就要求采集者具备充沛的体力、技巧和勇气。在他的oriental ethiopia一书中,jo?o dos santos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男人们是如何进行海底收集活动的。“当地居民通过潜水采集大量的牡蛎,他们需要牡蛎肉作为食物补充,更希望采摘到珍珠来和外来的商人换取外部世界的商品。他们将船划到指定水域,用长绳系住船体,另一端系着一空蓝,蓝中放置一石块,然后将其抛入水中沉至海底。采集者腰部也系一绳索,以便与船上的人们保持联系,然后手抱石块跳入海里,一旦他触及海底,就丢掉石块,迅速收集牡蛎,放入蓝中。篮子满后,水下人通过绳索发出信号,水上人赶忙将之拽上水面倒入船舱,然后将蓝扔回。当水下人感到疲惫或需要换气时,便顺着绳子返回船舱,另一人替补跳入水里,继续进行收集活动,如此循环往复,人们即可收集到大量的牡蛎。”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