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 维兰古鲁希(Vilanculos)(10)
第四站 维兰古鲁希(vilanculos)(10)
19世纪末期,每年的五、六月份,阿拉伯和印度商人从邻近的大陆泛舟到达巴扎鲁托岛。他们待上整个旱季,以低廉的报酬雇佣很多渔民和潜水者,从海床打捞牡蛎。更大规模的国际商业贸易发生在索法拉地区,除阿拉伯和印度人外,另有斯瓦西里人、葡萄牙人的船队载着布匹、盐巴、装饰用的珠子从印度洋港口城市诸如蒙巴萨(mombassa)、麦林迪(melidei)、桑给巴尔(zanzibar)、莫桑比克岛(mozambique island)和quíloa等地出发,来此换取黄金、象牙、珍珠和琥珀等地方特产。
珍珠的光泽吸引了更为遥远的寻宝者。1889年,3个英国人闻讯赶来,当时,饥饿驱使岛上所有的居民──男人、女人和孩子一起来采集沙地牡蛎,获取珍珠,然后在chiloane与来自亚洲的商人换取急需的大米和高粱。英国人带来了潜水衣和拖捞网,教授当地人如何使用设备进行高效率的捕捞,不幸的是,第一个身着潜水衣正式下海拾贝的当地人因气泵发生故障而导致死亡,此后,没有人再敢效仿。英国人并不甘心,他们在岛上和陆地进行收购,买到的珍珠装满一个1升的瓶子,看来,他们最终不虚此行。
19世纪时葡萄牙人在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成功地进行了大量的珍珠贸易,受此影响,葡萄牙政府加快了在殖民地莫桑比克的珍珠搜寻活动,试图获取更多的经济财富。1891年,葡殖民当局成立了巴扎鲁托珍珠捕捞公司(companhia da pesca das pérolas do bazaruto),该公司有权在萨韦河口至s.sebasti?o城堡之间的海岸地区进行珍珠、珊瑚和琥珀的垄断贸易,同时还享有行政管理以及向当地人征税的权利。当时,葡萄牙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其对殖民地的占领,于是,就将大片的土地以租赁的方式委托给土地公司管理,例如,莫桑比克公司(companhia de mo?ambique)和尼亚萨公司(companhia do niassa)分别管辖着莫桑比克中部和北部大片的领土。
最初,巴扎鲁托珍珠捕捞公司从英国伦敦高价聘请来一队潜水员,他们携带有更完善的潜水衣,可以安全地深入更深的牡蛎所栖息的海床。不久,葡萄牙人出现不满情绪,因为英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维持他们工作所需的费用也越来越高,除了每天要求精致的四餐外,另需数杯威士忌。公司负责人抱怨说每日付给英国人的薪水足够同时雇佣20名当地熟练潜水者,后来,英国人被解雇,公司全部启用劳力廉价的当地居民。1917年,该公司停止商业活动,一是因为公司只经营珍珠贸易,品种单一,另个原因在于洪水和飓风的袭击致使牡蛎栖息地被破坏,从而导致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同步下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