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孙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孙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2001年高考出了篇“处方体”,阅卷老师非但不恼怒,反而给了个满分。惊讶之余不妨自问,谁说理性的文章就一定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论?是我们自己作茧自缚、画地为牢罢了。

    鉴于近年来频繁出现一些凭借形式创新而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考场作文,就此例述一二:

    其一,用“大话”新编历史故事——感觉就像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编这样的故事应该不乏素材,有些神话传说更是可以用,关键是要有想象力,还要灌注一种活泼的现代才智。如果能在游戏的语言中提出深邃的思考让人回味,那就最好不过啦!

    其二,穿越时空的超级想象。“时光隧道”在科学界只是个假设,但在写作界已经非常普及。总是受制于特定的时空是人类最大的无奈,有了“时空隧道”就不同了。借助它可以轻轻松松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呼风唤雨为所欲为,把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幻任意拼接,让读者不断获得新奇美妙的感受。给它一个“科幻”的幌子亦可,但到底有多少科技含量不必太认真,就当是一个作文的技巧得了。

    其三,“仿戏剧”大胆走上前台表演。传神的细节与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最大可能地营造出一个完整的“视听情境”——如今是视听艺术风靡全球横扫一切的时代,用文字造虚拟情景应该也不难。也许你会淹没于精彩的局部里,但回过头来细细咀嚼,微言大义令人称奇。

    其四,玩个“狐假虎威”的游戏。许多人对名家名篇敬而远之,只是远观,不敢近瞧,更不敢造次“戏仿”之,越发使得“名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无知所以无畏者出来,仿造《狂人日记》,仿造金圣叹“不亦乐乎”,也赢得一片喝彩。借助流传甚广的文学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说理、叙事,甚至“狗尾续貂”,历史故事、名人传奇、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都可以拿来做文,可以借力打力,事半而功倍。

    总之,有个性特征,是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特点,并非要求样样具备,有某一方面的特点则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