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情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35“格是阿拉格上海!”(“这是我们的上海!”)(2)
    35“格是阿拉格上海1(“这是我们的上海1)(2)

    1952年,政府规划了上海第一个工人住宅区——曹杨新村。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人新村成为了城市劳动者寄托梦想的地方。但是,这个新村梦想没有能够不断地延续下去。重生产贬消费的“社会主义城市”理想,不能够提供全面的、公正的保障与承诺。新村成了解决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压力的装置,成为城市疏散人口的一个容器。人们生活上的要求并不在考虑之中。从新村里外的生活设施与住宅内生活设备的安排看,工人新村只是一个满足简单生活需求的居住机器,单调而又乏味。就连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场所的电影院与文化馆,也没有太多投入,因此也无从说起什么公共空间。

    相比于浦西,在计划经济时代,浦东的土地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而这就埋下了浦东的土地在商品经济时代,被资本与权力看中而大力开发的伏笔。而在今天的城市社会空间重组时,工人新村的地位与命运均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今,就是在比雪野新村还边远的地方,还造起了廉租房。城市的底层们,开始了又一次的远征。

    而宋涛与季炜煜两人就是出生、成长于工人新村,从工人新村中走出来的新一代艺术家。

    ? ?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