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布兰特为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拍了一幅深得庞德欢心的肖像照片之后,布兰特的摄影生涯迎来了一个决定性转机。庞德介绍初出茅庐的布兰特去巴黎跟当时已经声名大噪的达达画家、超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曼雷(man ray,1890—1976)学习摄影。虽然布兰特作为曼雷的助手在他身边只待了短短的三个月,但曼雷以及曼雷周围的艺术家们的种种艺术探索却使初窥艺术堂奥的布兰特大开眼界。尤其是当时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探索。
1931年,布兰特回到祖国并在伦敦定居。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国外、母亲是德国人的布兰特而言,他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个外国人。布兰特的这种特殊经历决定了他的视线的异质性。刚从欧洲大陆回国的布兰特以一种津津有味,却又保持一定距离的眼光注视着伦敦的、英国的一切。而这一切对于久居伦敦者而言,恐怕是司空见惯不屑一顾的。布兰特以强烈的好奇心开始观察曾有过“日不落帝国”之称的正在走向衰落的祖国和集中体现了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的首都伦敦,并迅即以纪实摄影这一手法予以记录。布兰特曾说,伦敦一直是他这个少年游子的“梦乡”。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兰特拍摄伦敦又是一种寻梦,是以摄影一圆他的故国之梦。
布兰特以几近贪婪的目光从各个方向接近伦敦与伦敦的市民生活。他那执拗的视线推开了一扇扇伦敦市民的家门,从中发现都市生活的真相。他的伦敦照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将伦敦市民的私人生活公开化,以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来展示都市文明的生活形态和伦敦的都市性格。布兰特的视线不仅进入到剧场、酒馆等公共社交场所,而且更进一步深入到伦敦市民的客厅、用餐室、寝室甚至浴室等这样的私生活空间。在布兰特这里,伦敦不是一个象阿杰的巴黎那样的从远处加以眺望的对象,而是一个我们生活其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生活空间。就这样,布兰特使我们看到了一种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并从这一生活方式进而提示都市的社会构造,而最后则通过他的影像总结出都市的根本原理。
在布兰特的《30年代的伦敦》一书中,他的摄影视线以三种取向齐头并进,同时关顾伦敦的三个社会阶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伦敦已成为一个拥有鲜明的阶级社会特征的先进都市。布兰特正是从伦敦的阶级构造(同时也是都市构造)出发展开其关于伦敦的影像考察的。布兰特在将都市按其阶级构成加以对照考察的过程中凸现了现代都市的社会构造与生活方式。居住在伦敦东区的城市贫民的粗陋却不失本真的生活、安居在伦敦郊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舒适却又有点空虚的生活、位于伦敦西区的上流贵族的优雅精致却又矫揉造作的生活,布兰特都通过具体而微的细节描写透露出各个阶层的生活内情,以细腻的笔触加以刻画。从伦敦东区小酒馆中的阴沉气氛到放在中产阶级公寓门口的牛奶与晨报到上流贵族的家庭女佣在打开窗帘时的慵懒的身姿,布兰特都有精确的描写。都市的生活内容经过布兰特的视线的照耀与点拨发出独特的光泽与质感,变得富于现实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