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赢就一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思而后言——你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5)(2/2)
    一般而言,我们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往往会赋予语言在本身意义外的附加意义和功用,从而对人际往来产生影响。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具有“附加意义”的词语时,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如果随意乱用,势必弄巧成拙。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民族语言也反映了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注意文化差异。

    例如,我们都会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这么早,上哪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亲切的问候和招呼,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却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譬如对欧洲人或美国人说“吃过饭了吗”,对方可能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当他发现你只是随口的一声问候时,便会认为你虚情假意、言不由衷,从此对你印象极差。“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这是一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使他,反而对你产生反感。

    由此可见,与人交谈时,多多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克服某种不协调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其背景加强谈话效果。

    《战国策?宋卫策》中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个卫国人迎娶媳妇,新媳妇一坐上车,就问:“驾车的三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说:“借来的。”新媳妇就对仆人说:“要爱护马,不肄打它们。”车到了夫家门口,新媳妇一边拜见家人,一边吩咐随身的老奶妈:“快去把灶里的火灭掉,要失火的。”一走进屋内,见了石臼,又说:“把它搬到窗台下边,放在这会妨碍别人走路。”夫家的人都觉得她十分可笑。

    上述故事中,新媳妇的三句话都是至善之言,可为什么反被人笑呢?原因就在于时机,也就是说,她没有掌握好说那三句话的时间和场合。

    试想,她刚刚过门,而且还在举行婚礼,可居然指使这指使那。就算她的语气再温柔,别人总觉得好笑。由此可见,说话要想取得好效果,除了会说之外,与说话的环境相吻合、相协调,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与人说话,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由方式本身来说,并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得失,而那个听你说话的人,却会产生与你契合不契合的反应。

    第一种方式是流利。你的话是轻松灵活,婉转和气,处处表现亲切,表示温柔。这种方式措辞洗炼,条理井然,每一句话都丝丝入扣,说进对方心坎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