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灾难记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吞噬生灵的特大火灾(6)(2/2)
    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8年10月25日,中国罕的武汉市沦陷。沦陷区的机关、工厂以及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湖南长沙,使当时人口30多万的长沙市骤增至50多万人。

    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入湖南北部,并轰炸了长沙和衡阳。9日至11日,临湘、岳阳接连失守,中日对峙于新墙河,长沙的局势十分严荆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对能否守住长沙缺乏信心,蒋介石提出焦土抗战的作战思想,认为宁可烧毁长沙也不能让日本从中获得任何物资:“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

    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接到电报后,即在11月10日的会议中传达了上峰的作战思想,并着手组织纵火队伍,计划当城东南的天心阁放火时,全城就开始放火,并指定省会警备司令部司令酆悌负责筹备,省保安处予以协助,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担任放火总指挥,负责组织放火队伍,准备放火工具。根据当时拟定的焚城计划,放火前应先发布日军轰城的消息,以便于疏散市民,并施放空袭警报,由警备队督促市民出城;放火时,要以城南天心阁处举火为号,全城同时行动。放火时间视日军进攻长沙的情况而定,由酆悌亲自掌握。按此计划,徐昆迅速将警备第二团以3人为一组,编成100个放火小组,分发放火器材,调集大量消防车,灌入汽油,作为放火车,并在主要街道预备大桶的汽油和煤油等易燃物。有些墙壁上用石灰写着“焦”字,或画了其他纵火暗号,或用日文写着对敌宣传标语。

    11月12日,即岳阳弃守的第三天,日寇先头部队已抵汩罗江北。谣言不胫而走,有的说敌人已到新河(距长沙仅10多里),有的说敌艇已距新河不远等等。逃难的人流有如成群结队的蚂蚁,把城郊数十里内的稻田踩成无数的小道;被阻于水路的更是狼狈不堪,或忍痛抛箱弃物而逃,或失足落水、葬身鱼腹。

    入夜,城里到处关门闭户,街上漆黑一团,偶然从门隙里透出一点点灯光,或传来几声小贩的叫卖,凄凉万分。

    12日深夜(13日凌晨2时),全城戒严,行人绝迹,只有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或提油桶,或提着小火炉,或拿着其他放火器材,紧张地窜到街头巷尾,准备执行放火任务。

    正在这时,长沙南门口外的伤兵医院不慎失火(是故意纵火的信号或是无意失火,至今仍然是谜)。紧接着天心阁和一些地方也迅速起火。预先守候在各处的放火队员一见天心阁的火光,纷纷将点燃的火把投向油桶或居民的房屋。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热浪灼人,爆炸声阵阵,美丽的长沙古城变成一片火海。

    焚城的计划是严格保密的,焚城的行动又是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发生的。故当火起时,留城的老百姓尚在睡梦中。即使有人从梦中惊醒,还以为是日军打进城来了,正准备夺路逃命,但烈火已经临门,大多数的街巷已被烟火封住,因此只能抱头乱窜逃命。熊熊大火中逃命的人们,在拥挤和混乱不堪中,有的被踩死,有的被汽车轧死,有的被活活烧死。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被大火逼进水缸后惨死;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躲进水缸避火,也双双被煮死;30多名某厂员工躲进防空洞,全部被烤焦……凄厉的哭喊声,恐怖的嘶叫声,连同建筑物燃烧时的爆炸声,交织成一个悲惨世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