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灾难记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章 吞噬生灵的特大火灾(7)
    第八章 吞噬生灵的特大火灾(7)

    这场恐怖而又无情的大火一直延烧了两天两夜,造成了空前的浩劫。全城8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原来繁华的街道变成断壁残垣,学校、银行、工厂、商店毁于一旦。据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统计室编印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估计,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多亿元,这一数额相当于抗战胜利后的1.7万亿元。据国民党当局公布的数字,直接死于火灾的有3000余人,古城长沙2500多年的历史财富几乎被毁灭殆尽。

    这场灾难中,被烧毁的政府机关有省政府、民政厅、建设厅、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省市党部、保安处、地方法院、高等法院、电报局、电话局、邮政局、市商会、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和在长沙各家报馆等大部分或全部建郑被烧毁或大部分烧毁的学校有湖南大学、明德中学、楚怡工业学校、兑泽中学、第一师范、南华女中、明宪女校、妙高峰中学、省立长沙高中、民众教育馆等31所。被毁的银行有湖南省银行、江西裕民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十余家。被烧毁工厂的有40多家,其中损失最大的有湖南第一纺织厂,其厂房损失达27万余元,原料损失达96万余元,机器设备损失达60万余元。长沙作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190多家碾米厂和粮栈仅幸存12家半。绸布业损失约200余万元,约占全行业资产的80%。40家湘绣企业全部被毁。此外,除湘雅医院外的所有医院均被烧毁。

    郭沫若当时也在长沙亲历了大火,《郭沫若传》中对当时情景进行了描述:“只见城中烈焰升腾而起,映红了整个夜空,来不及撤退的长沙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歇斯底

    里失望地绝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轰隆声……车至城郊关帝庙前,极目远望,根本不见长沙踪影,惟有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显然火势还在蔓延。”

    12日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此次大火被称为“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8日,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下令枪毙“长沙纵火案”三个“当事人”: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重孚。张治中去职。实际上,他们成为了事件的替罪羊。

    2005年7月,长沙市首个纪念“文夕大火”的建知—电灯公司遗址纪念墙建成,纪念墙位于湘江风光带与劳动路交汇处。同年建成的还有长沙大火警示钟大型雕塑。

    文夕大火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地面文物毁灭程度几近百分之百。作为中国为驶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长沙的文化传承也在此中断,在历史研究上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但这只是大摧毁的开始。从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军发动了四次长沙会战,轰炸长沙100多次。仅管“”在前三次会战都获得胜利并重创日军,但长沙还是被大火与战争变成了一片废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