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食尚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北京菜(6)
    北京菜(6)

    渐渐遗忘的

    腊八粥

    年轻人往往对岁时节日缺乏记性,早晨被母亲叫醒,睡眼惺忪地坐到饭桌前,待粥端上来一看,与往日大不相同,板栗、胡桃、莲子、红枣……碗里内容丰富,煞是好看。这才疑惑地问:今天是腊八?虽然并不期待,但喝上腊八粥还是满心喜欢。至于腊八节的来历,却从不打听,好像原本如此,不必过问。

    腊八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驱寒。按《风俗通义》解释,腊月属阴,大寒将至,所以要在“主温气”的戌日驱寒。盯祭神。《玉烛宝典》云:“腊者,猎也,猎取禽兽以祭祖先,重本始也。”三、辞旧迎新。《风俗通义》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意为腊字有交替之意,人们通过腊祭欢庆丰收,喜迎新春。到唐宋时,腊八节又被蒙上佛教色彩,按佛门说法,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29岁那年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苦心修行,终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道之日,正是腊月初八。经过长期修行,释迦牟尼身体虚弱,形容枯槁。这时一位牧羊女前来献粥,他饮过之后,立刻浑身舒爽,如沐甘霖。为纪念这一日,寺院逢腊月八日,即用胡桃、松子、柿、栗之类熬粥,谓之腊八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