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合同引发的灾难
——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
名 称: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
制造年代: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
类 别:石窟浮雕。礼佛图也称供养人像,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中常见的一种
题材。龙门石窟的浮雕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
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
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流失时间:20世纪30年代
现 藏 地:被盗凿的帝后礼佛图包括两部分,其中的北魏孝文帝礼佛图现藏于美
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
尔逊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国内军阀战乱,时局动荡,在此环境下形成了混乱的民国文物市场,美
国人普·爱伦勾结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奸商岳彬将之盗凿。
曲折经历
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后,加紧创建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的步伐。到了孝文帝后期,崇佛更甚。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宣武帝元恪继续凿造石窟,而且其工程规模更胜于其父。
帝后礼佛图所在的龙门宾阳洞,是宣武帝为了纪念孝文皇帝和文昭皇后,为他们祈求冥福而特别凿造的。尽管开凿的只是一个石窟,可是这个石窟的规模非常大。它是仅次于孝文帝时代开凿的龙门的第二大石窟古阳洞。洞壁两侧有四层大型浮雕,其中(自下而上)第茹北边的皇帝礼佛图和南边的皇后礼佛图合称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礼佛的情景,堪称雕刻极品。
可是如今,这件国宝却残缺不全,十八组群雕剩下了十五组,其中两组最精彩的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博物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中国的国宝——如此庞大的一件石刻作品,竟然会被摆到美国的博物馆里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民国时期的两个人。
一个是北京文物商人岳彬。此人曾是北平琉璃厂古玩街上的巨商,是个专门盗卖文物,尤其是珍贵文物的商人,许多国宝都是经自他手转运出境的,盗卖龙门北魏石雕帝后礼佛图算得上是岳彬一生中最大的恶行了。
另一个人是美国人普·爱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人华尔纳、赛克思、史道特等人,在哈佛大学专门开了博物馆学课程,培训学生,研究各种打凿石雕、剥揭壁画的方法和工具。1924年,华尔纳带着研制的特殊胶水和布匹来到中国敦煌,把敦煌石窟323窟中最为精美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等壁画粘走了36方,又把328窟内的唐代彩塑菩萨像搬走。普·爱伦就是华尔纳的高足之一。他1925年跟随华尔纳来到中国,与当时美国驻华领事馆秘书贝尔等人,带着大批胶水和布匹来到敦煌,准备把285窟的全部壁画统统粘走,遭到当地人民的阻止和驱逐,没有成功。此后,普·爱伦把目标转移到龙门石窟和其他地方。他在龙门石窟各处拍摄了大量照片,然后寻找中国的文物商人,跟他们合作盗窃龙门石窟的文物。
1928年,普·爱伦出任纽约博物馆的远东艺术部主任,成为一个以收集和盗窃中国古代文物为职业的“文物学家”。他从中国盗窃珍贵文物的“功绩”包括:从龙门、云冈等石窟中盗凿的大量石雕佛像、头像;举世闻名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右手掌;河北易县八佛洼山洞中的宋代仁釉陶罗汉像以及大量殷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等等。当然,普·爱伦最为得意也最为惊人的“成就”是把帝后礼佛图成功地从龙门石窟盗运到美国这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