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在海外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来自西夏王国的绝世孤品
    来自西夏王国的绝世孤品

    ——黑水城双头佛

    名  称:黑水城双头佛

    制造年代:西夏

    类  别:泥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糅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

    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

    彩塑。根据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为: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

    彩塑、民俗彩塑。泥彩塑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品中勾画故事人物的艺

    术之花。

    流失时间:1908年

    现 藏 地:俄罗斯冬宫

    流失原因:考古学界中臭名昭著的俄罗斯海军中校科兹洛夫,在科学考察的名义

    下,带领一支用武装起来的强盗队伍,专门来到黑水城搜刮

    传说中的珍贵文物。

    曲折经历

    黑水城双头佛与古代西夏国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

    公元1038年,在中国的西北部崛起了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王朝——西夏。西夏国先后与同时代的北宋、辽,以及南宋、金两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不足200年便迅速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推向了顶峰。然而,随着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长达二十多年的军事征服和突如其来的一场强烈地震,使这个统治了西北广大地区190年的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黑水城,一座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近千年的古城,如今静静地倒卧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戈壁大漠中见证着这段历史。

    黑水城为当时西夏王朝重镇,是西夏北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库布镇东南25公里的荒漠中。这座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城,曾经是一片绿洲,是一个牛羊成群、五谷飘香的好地方,也是制造出双头佛这样的珍贵工艺品的地方。历史上留下的条条古渠,块块农田,还有成了残垣断壁的座座村庄,似乎都在顽强地显示着它曾经有过的繁荣。

    千年之后的今天,辉煌早已逝去。黑水城废弃后,古城及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河流改道,没有了水源,古城逐渐被沙漠所包围,每到风季,常常是狂风呼号、流沙飞扬,黄尘漫天、不见日月,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因此又称“死城”。然而,也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包括干燥的气候和干燥的土壤,才把黑水城的古代遗物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在它无尽的黄沙之下,埋藏着大量的西夏、蒙元和汉、藏文物。令人遗憾的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已有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的“探险家”们盗掘走了。今天翻开那段被尘封许久的古代文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西夏历史在中国,西夏研究却在海外——我们失去了整整一页耀眼的历史。

    十九世纪开始,俄国人科兹洛夫的“探险”队伍到达西夏国遗址,随后,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接踵而至。黑水城双头佛的流失,就与俄国的“科学考察”有关。

    1908年4月的一个黄昏,一支驼队幽灵一般出现在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驼铃声穿越大漠、戈壁,朝着额济纳旗传来。这是一支经过满清政府同意,名义上受俄国地理学会派遣,专程进行“科学考察”的队伍,为首者是在考古学界臭名昭著的俄罗斯海军中校科兹洛夫,这是一支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强盗队伍,他在科学考察的名义下,专门搜刮各地的珍贵文物。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西夏传说中的宝藏。

    说来话长。在此之前,另一个俄罗斯人波塔宁曾经到过黑水城。在黑水城,他听到了一个传说并写进了自己的传记。在西夏末年,西夏守将哈日巴特尔曾经驻守在这里,人称“黑将军”。此人作战勇敢,英勇无比,无奈在保卫黑水城的战斗中,最终因寡不敌众被围困城中。攻城的敌军久攻不下,最后从外部切断水源,使整座城池陷入绝境中。黑将军率军士在城内掘井,掘了数十米深,依然没有水,黑将军彻底绝望了。他杀死了妻儿,将黑水城80车财宝全部投入挖下数十米的枯井之中掩埋,随后率军突围,浴血奋战数日,最终全军覆没。这个传说为黑水城引来一批又一批的盗宝者,然而却没有人找到宝物,只有这个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着。

    科兹洛夫和所有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到达过黑水城的外国人一样,正是冲着这个传说而来。他一踏入黑水城这块土地,就为这里带来了灭顶之灾。

    当年来到额济纳的科兹洛夫在寻找黑水城的遗址时,曾被当地牧民一次次地拒绝。牧民们心里清楚:一批批来这里的所谓探险者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占为己有,这一点在土尔扈特人看来是极不道德的。最终,有备而来的科兹洛夫找到了当地的蒙古王爷达西。达西王爷经不起物质的诱惑,不但为科兹洛夫提供了前往黑水城的路线,而且还加派了向导。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