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困境还是希望
谁都知道教育耽误不得。邓小平同志对教育问题就曾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下,甚至牺牲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中国教育现在就像一个失血过多的病人,亟须输血。而解决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找到关键之处,一针见血。作为首要任务,没有比解决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教育问题更为紧迫的事情了。
要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首先是要突破一个观念问题。在农民的潜意识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在他们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成才,这样才能使他们走出农村,立足于社会。因此,大多数的农民,只要是经济状况允许,他们都会不惟余力地下大力气培养子女,有些甚至是家徒四壁,债台高筑,只要最后他们可以靠知识摆脱自身贫困的命运。
从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孩子们身上看,农村孩子由于从小就在困苦的环境中成长,深知学习机会的不易,而且不甚优越的环境也使他们更早地懂事,也更能让其了解改变命运的方法。因此,农村孩子的求知欲是如此强烈,也更加刻苦,他们会用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当你了解了这些,你就会明白他们坐在教室中的欣喜与满足;你也能感受到一些不能接受教育的农村孩子站在校外远望的辛酸与羡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