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了孩子太多还是欠了孩子太多
“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到它、尊重它、增进它,并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是要死的人就在人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永生。如果你们始终不忘掉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且对待别的民族和别的时代也就会有正确的态度。”
十年浩劫,一场文化界的噩梦,使中国这一文化之国坠入低谷。改革开放,如梦初醒,我国重新开始审视自身,尤其是对人才的培养。直到今天,如何育人造材,依然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道大课题。每每想起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稿——《论教育》,再看看一代伟人是怎样从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成为科学奇才,感受良多,教益深刻。
爱因斯坦有一人不同于蜜蜂或蚂蚁的观点,他一向认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思考的个人,而个人则应把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说:“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