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相信中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章(3)
    第九章(3)

    3. 乔治·奥威尔的见解

    怎么看待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呢?

    中国现在又一次涌现出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伴随中国复兴而来的。历史上,中国多次出现民族主义浪潮,但多是由于面对异族的侵略压力或国际势力,并且往往是在中国处于劣势的时候。如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的100年间,中国面对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侵略和侮辱;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主要面对的是冷战中的挑战,这同时掺杂了国际势力和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如印度在刚刚从英国殖民者手中获得国家统治权后,尼赫鲁十分需要重新找回印度的民族自信,他选择了与中国的领土问题作为重振印度民族自信的钥匙,但不幸的是,这是一个错误。结果是印度的民族自信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

    民族主义不仅是一个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民众角色,同样也是一个贯穿世界通史的历史因素,尤其是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建立后,民族国家成为现代国家主体,民族主义更成为近现代国际政治中的根本政治主题之一。无论是在国家内部还是在国家间的政治生活中,民族主义都是执政者必须考虑的,它的实力几乎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政策制定。

    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主义呢?乔治·奥威尔有一篇有名的《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参考他的见解,了解一下他的民族主义定义。

    观察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者和历史中的民族主义活动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民族主义是普遍的,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民族认同感,只是由于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在表现上不同。有的人十分偏激,如日本右翼分子,有的人比较中性,既支持本民族的强盛,但也不希望过分虐待异族;有的人对此并不非常关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投上一票。

    ——民族主义者往往感性大于理性,这可以理解,民族主义者不是普世主义者,也不是一种包容所有民族的宗教,而是更多出于民族情感的情感政治。

    ——民族主义者与社会正义并不一致,反而经常背离。在民族主义者看来,社会正义更应该建立在同一民族内部,而不是建立在民族国家间,因为民族国家间利益总是矛盾重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