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纷争因何而起,因何而消(1)(2/2)
    这时被蒋介石以“全权代表”身份派赴美国的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及他的顾问亚瑟·扬,来到位于美国纽约四十二街和列克兴街交叉口的克莱斯勒“泛美”总部会议室,与胡安·特里普、哈罗德·比克思等高层商谈尽快为“中航”增加15架飞机和开辟新航线等事宜。

    需要宋子文亲自插手的凌乱、繁琐的事情实在太多,以至他这段时间几乎一直停留在美国。作为委员长及国民政府的全权代表,从配合陈纳德买飞机、招募志愿队开始,不仅要协调正在全面抗战中的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错综复杂且极其“微妙”的关系,而且还有国务上大大小小数不清楚的麻烦,几乎每时每刻都有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要他来处理。

    此时宋子文需要处理研究出自邦德之手的那份考察新航线的报告,增加飞机、提高运量,这些看起来算是“中航”和“泛美”总公司内部的事情,但国内战场连连败退,对外通道也接二连三被封锁,空军没有了作战能力,招募的志愿队急需大量给养,还有在各个方面抗战中的军队和政府都需要物质支援和后勤保障做坚实的后盾。而这一切都需要中国航空公司。要开辟新航线却没有飞机,这一严峻的问题让他一筹莫展。此刻,国内残酷的战局和中美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让他不得不亲自插手对这条航线的测算直到正式确立的事情。为了对即将开辟的新航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他还特地把亚瑟·扬从中国召回美国。

    幸好和“泛美”的高层商谈进展比较顺利,这也符合美国政府当时对华抗日的态度:1942—1943年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态度的改变——由旁观到暗中支持再到公开声援有直接关系。为此,在商谈前,宋子文特嘱属下为他准备一份“备忘录”——一份几乎是一个详尽的“采购清单”的东西,都列举在急需调配或购买的18架飞机中。而这18架飞机中,有3架是客机,其中1架为蒋委员长专机,另2架为“中航”客运所用,其余15架为货运飞机。“备忘录”中特别说明,中国迫在眉睫地需要这些飞机运送中国目前作战所需的紧急供应品。包括进口有助于最后反击日军所需战略物资……

    在“备忘录”中,宋子文明确申明货运最好的线路应是从腊戊到昆明,两地相距380英里,在这条航线上,即将到货的dc—3每个月可以运送800—1000吨战略物资,如果有日本战机拦截、空袭,再换密支那到昆明或密支那到叙府(四川宜宾)。

    “泛美”总公司对这位中国外交部长的亲自到访非常热情,但在供应15架飞机的交机上却面露难色——不敢保证时间,每个月只能提供2架dc—3。这是事实: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厂每周只能生产2架这种型号的飞机,除了国内自用,其余都给了和中国一样正在抗战的英国,实在没有剩余的可以提供给中国。

    在宋子文和“泛美”总部这次接洽谈判15架飞机这件事情上,邦德又一次发挥了自己的口才和聪明才干,积极促成了这次谈判。

    “泛美”建议宋子文如果非常着急的话,可以选择使用其他型号飞机。宋子文发电询问邦德的意见。两周后,收到邦德简短却坚定的一句话回复:只要dc—3!

    没几天,邦德又发一封加急电报给宋子文:

    ……由于所有飞机和供应品都要经过12000英里从美国运到中国,有效经营的关键是标准化……从发动机、零备件、汽油、翻修维护、训练管理和飞行莫不如此……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