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因何而起,因何而消(2)
又一封加急电报:
“中航”公司现在只有14名合格的飞行员,他们在1941年2月份平均飞行110km/小时,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才能获得更多一些驾驶员。
如果明天真的出现5架dc—3,我们将不得不将它们放在一边,并要为此支付停滞费用,而这似乎是和目前的形势相矛盾——我所要说的是,中国现在生命攸关的是急需更多的运输,而这种运输既要依靠更多的飞机,同样也要依靠更多的飞行员!
阁下应该了解,操纵像dc—3这样的运输机要求的是有经验和技巧,同时要有负责精神、决断力和个性的飞行员。副董事长的话不言自明,能熟练驾驶两个发动机并在恶劣航线上飞行的,仅就目前而言,只能在美军中选拔。
这相当于已经很明白地告诉这位中国外交部长,还得和华府多多沟通,请他们同意那些“志愿”到中国航空公司工作的现役军人离职。中航会雇佣那些愿意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飞行员。
宋子文的回函到来之前,邦德就把“雇佣”人员所需付的“工资”和“中航”在即将开辟的新航线上的飞行“成本”也算出个大概:每5架飞机需8名飞行员,“中航”将负责每位飞行员最初的培训,之后,飞行员每月按60个小时飞行,基本工资是700美金,超过基本飞行小时另外结算。
宋子文只要15架dc—3,这和邦德与黄宝贤最后定夺的至少35架出入较大。在转交给宋子文的第三封信中,邦德写到:
35架飞机应该是公司的最低保障,这样,至少每架dc—3每月能够运载60吨货物进入中国,再运出30吨出口物资。最大运量为运进120吨,运出60吨。如按最低运量估测,每吨运费成本为206美元,不过,运量达到最大时,这个数字将随之降低到106美元。
飞机数量、成本核算、机务维修、后勤保障、飞行员工资、最大最小运力,一切面面俱到。连外交部长、交通部长甚至“中航”总经理黄宝贤没来得及考虑到的事情,邦德都已经做出了估算和安排。
邦德最后交到宋子文手中的备忘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