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去!
“到中国去”绝非一个必定的命题:那些小伙子们没有料到,他们来到中国后就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在他们年老的时候都时刻魂牵梦萦要回到那片土地上寻找他们青春的足迹。但也许正是因为人类命运中这种无法抗拒的偶然,让时代之中的人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信念支撑,而这也许正是上天赐予给中美两国人民的最美好的礼物。
罗伯特·雷赫是个平静的人,在这“平静”的背景之下,他为“到中国去”付出的代价就更显出了几分悲壮色彩。
雷赫出生于1916年9月,在科罗拉多的奥提斯长大,先祖是德国移民。来中国之前,已经在美国海军航空兵服役。在圣迭戈,雷赫曾担任水上巡逻机的机长。当陈纳德在美国进行招募的时候,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美国还没有卷入到战争中来,和大多数阅历不深的小伙子们一样,雷赫虽然预感到战争终有一天要打起来,但大战来临之前的风满楼已经让他的心蠢蠢欲动,暗地里摩拳擦掌起来。所以一听到有仗要打,“我和那些试图报名参加志愿队的小伙子都很兴奋,大家跃跃欲试。”
为此,雷赫还错失了与一个姑娘的婚约:就在来亚洲的前两个星期,他刚好和一个姑娘订完婚。姑娘听说他要去中国打仗,便与他解除了婚约——雷赫决定去中国打仗的想法遭到的打击不止这一个,当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觉得他的决定不但不可思议,而且似乎有些愚蠢。
也许正是雷赫身上的那种平静给了他坚持自己选择的勇气,最终,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中国。
他们的到来,也是日本人空中噩梦的开始,他们不敢出动飞机轰炸昆明;之前,日本人几乎每周都要轰炸一次昆明,昆明上空美丽的蓝天被机枪和炸弹打得千疮百孔。
回国后,雷赫重新参加了海军,在美国的航空公司飞了一年的北大西洋航线。1946年退役之后,与家人在堪萨斯州的一个大农场坐享天伦之乐。
与雷赫的平静相比,约翰·理查德·罗西的经历就更要丰富一些。他于1915年4月19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普雷斯韦利,在旧金山长大,却在位于伯克利的加州大学和商业海运学校读书。1939年秋天,26岁的他加入了美国海军,成为一名海军飞行员,毕业后被分配到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当飞行教官。决定到中国去的时候,他的服役期限还没有结束,于是决定提前退役,来到亚洲,加入飞虎队第一驱逐中队——“亚当夏娃”中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