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宜禄归降,以为铚长。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禄曰:“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宜禄从之数里,悔欲还,飞杀之。
显然,无论出于什么理由,这种人都不值得怎么尊敬。献出自己的家室给人,再依附于对方谋取荣华富贵,在汉民族的传统习俗和伦理观中,无论这样做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基本上都会被指为一个猥琐的人。
即使将其中的荣华富贵换成民族大义,在我看来其间的区别也不会大到哪里去。吴三桂面临的这个问题,是道德和人性的悖论,这是个死循环,无解。
在第一次接获李自成起大军前来弹压叛乱的消息时,吴三桂就曾经一度自觉已无路可走,甚至想自杀了事:“吾忠不成忠,孝不成孝,何颜立天地间乎?有自刎而已!”结果被帐下拦住,参将冯有威等人表示愿意誓死杀敌,并出谋先收下李自成送来的银两用来犒赏士卒,然后再一战灭之。此计为吴三桂所接纳,于是先收下银两,然后大破唐通、白广恩部。《明季北略》。
之后其部将又“有进乞师策者”,如“胡守亮素通满语,乃献借兵之策”,谋士方献廷又献计曰:“莫若请北兵进关,共歼李贼,事成则重酬之。”《甲申传信录》、《甲申朝事小纪》。
当时看来,这不啻于唯一的自保之策,吴三桂以为然,于是他马上做了三个战略战术上的部署:
一、四月四日击败唐通部队后,在军事上把防御线向西推进到山海关前的石河西及永平一带,建立了两道前沿防线,以加大战术纵深,争取以空间换时间。
二、政治上则提出了具体的投降条件,譬如要面见明太子朱慈烺等等,表示出自己想谈判的诚意,继续去和李自成进行谈判,麻痹李自成,迟滞大顺军的进攻步伐。
三、争取各方舆论支持,立即派人去北京及周边地区煽动北京降臣为崇祯服丧,并散布自己为了替崇祯复仇,已经与清联合要与大顺军决战的谣言,试探各个阶层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反应。
谣言散布出去后,得到的反馈是令吴三桂满意的。李自成虽然不在意这些,但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人对联合清这一点也没表现出什么太大的异议,同时对给崇祯复仇的口号表现出了相当的支持,并在京城里掀起了一股反大顺政权的暗潮。北京不少地方都贴出了有“明朝气数未尽,人思效忠”等语的大字报,刘宗敏私杀墙上有帖者几十家,不能禁止。到四月十一日,这种大字报终于贴到了皇城的城墙上。
事实上,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到清公然宣布要南下灭明的时候,绝大多数明朝臣子和百姓,包括史可法这样的人,也都还在一致称颂吴三桂的举动。
在四月下旬的山海关之战后,南明弘光朝廷于同年八月加封他为“蓟国公”,并赐银一万两,蟒缎两千匹,同年十月和委任书一起送到了北京。史可法更在《史可法复多尔衮书》中尊称他为“吴大将军”、“我大将军吴三桂”等等,同时极为肯定他向清借兵攻击李自成的举动:“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我大将军吴三桂假兵贵国,破走逆成。殿下入都,为我先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阙,抚戢群黎,且免剃发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振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跽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这些赞语,可说评价极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