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3)(2/2)
    此外,从西安到北京的一路上还有大同、宣府、居庸关等一系列军事重镇,况且当时人称天下精兵皆在宣大,而李自成也不可能在出发前预料能一路不战而屈人之兵。大顺军自己也一再说过,如果再有一个宁武关,他们绝无法进入北京一类的话。我们固然不可以凭此话就此论定,但从兵力、地理等因素来看,这个说法是客观的。

    另外从战略部署上来看,李自成围攻宁武,增援襄阳等行动,一方面固然说明他缺乏战略目光,但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的东进行动确实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他的本来目的就是想固守山、陕和襄阳防线,将其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予以据守,然后以一支前锋部队向北京推进做一次试探性进攻,看情况再决定其下一步的计划。这样,宁武之战就可以理解为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战术表现,对李自成来说,这是一次边境扫荡行动,增援襄阳也一样。这些都与他之前采用的顾君恩之策符合若节:“直走京师,不胜,退安所归,失之急。关中,大王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三分之二,宜先取之,建立基业。然后旁略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师,庶几进战退守,万全无失。”《明史》。

    因此,综合以上种种情况,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认为李自成这次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或是一次以武力逼迫崇祯谈和的行动,其目的是实现他裂土封王、划界而治的设想,而不是想去和明王朝做最后的决战,彻底推翻明王朝的统治。作为一家之说,这显然极大地降低了李自成近代以来被塑造出的光辉形象,但我认为,这恰恰是符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这一阶层的心理和思想特征的。

    这样看,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他何以在东进时派出右营增援襄阳,在宁武遭受重挫后就打算回军陕西了,因为他首先要守住已经属于自己的地盘。之后他占领了居庸关,又派出王永吉前去谈判,甚至在兵临北京城下时,他还在继续谋求谈判,希望可以与崇祯达成和议,“割西北一带,分国为王,并犒赏军银百万,退守河南……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制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这些看上去和推翻明王朝这个目的极其矛盾的行为,也证实了这点。

    然而,李自成的战略修养不足,也正表现在这里。他于东进途中已经发现局面出现重大变化,在攻破北京一举推翻明王朝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调取任何一部兵力增援北京方向,这是导致他在山海关大战失败后,不能立足北京只能西撤的首要原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