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3)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3)

    因此,李自成的东进行动,与其说是为了彻底推翻明朝统治而进行的军事行动,还不如说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或者说是一次以武力相威胁,以实现其裂土封王之目的的军事行动更贴切。我相信近代的历史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乃至漠视这些史料或者讳莫若深,顾左右而言他,并非是他们水准不够或者记性不好,只因为这涉及到政治大方向的正确性而只得不提。

    撇开这些记载,就从李自成的各地兵力分配来看,也一样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他自西安出兵时,号称二十万,多的说是四十万,但实际的主力部队按照目前主流观点以及各家考证,少的说六万,多的则说十万左右,而对偏师刘芳亮部的兵力认定则比较一致,大约是一万多到两万人之间。另外比较明确的是大顺军至少有一半主力如“老营”等部队,没有和李自成一起越河东进,而是由高夫人等人率领留在了西安和山、陕境内,右营则由袁宗第率领增援去了襄阳。之后他一路招降纳叛补充兵力,同时又沿路分兵驻守所下各地,如高天琳等人,因此在抵达北京时,大顺军总兵力维持在十万余人左右,其中包括了唐通、白广恩等不少前明部队。至于李自成南北两路军的具体进军路线,顾诚先生在他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中论述甚为详细,而其他明史大家也叙述详尽,尽管其中或有少许出入,但大致相去不远,且与现在讨论的这个主题关系不大,就不详究了。

    如果我们假定李自成一开始就准备去和明王朝做最后决战,那么在襄阳有白旺坚守,且在已经派出了大顺军野战五大主力之一的“右营”前去增援的情况下,他已完全没必要在山、陕境内留驻数量如此庞大的主力部队,只需要留一支机动部队作为预备队,再安置一支守卫部队足矣。第二个问题是他只带领如此之少的部队就试图进攻北京,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怎么看都不免过于儿戏。

    北京毕竟是明王朝的心脏,火器和守备建筑都极其精良,清先后三次以十万左右兵力试图围攻北京,最长的一次如己巳之变,在北京一带搏战时间达数月之久,都未能撼动北京一分,更不要说北京两翼和身后还有着可以随时勤王的吴三桂四万多关宁铁骑,山东总兵刘泽清和山海关总兵高第以及蓟镇边军等大批明军正规主力部队。如果这些人入京勤王,再加上京师的三大营和城内的缇骑厂卫,总兵力完全可以超过大顺军两倍以上。李自成再狂妄,也不会自大到认为只凭夹杂着明降军的至多十万人部队,就可以和两倍于他的明军进行决战,进而胜之然后包围攻下北京城。这种设想,无论后来的局势发展怎么样,在事前他是不可能预料到的,是极不客观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