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五章 来自民间的二世君,父子两人都是太上皇(1)(2/2)
    一是出于“天理”的原因——为了求得心灵的忏悔。

    熟悉北宋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宋帝国从第二代皇帝开始就已经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太宗赵光义是采用非正常手段夺得他哥哥的皇位的。

    官方所修的史书说,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己的儿子当时还年幼,吸取北周孤儿寡母被权臣轻易夺取天下的教训,决定传位给兄弟赵光义。这只是一种说法。民间流传的则是宋太宗赵光义趁长兄病危弑兄篡位,于是有所谓“烛影斧声”的传说。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有一点是肯定的,北宋的天下在赵匡胤死后就被赵光义这一支子孙所占有。

    后来一个名叫赵普的大臣编造出了所谓的“金匮之盟”。据《宋史?杜太后传》记载:建隆三年(962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你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说:“我所以得天下,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说:“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纸尾写着“臣普书”,并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在司马光《涑水纪闻》、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认为“兄死弟及”是皇太后的安排。但由于一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直至今世,怀疑和相信的两派学人仍然争论不休,尚无定论。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宋太宗的子孙在面对宋太祖的子孙时确实有一种愧疚感。这种愧疚感后来由于“靖康之变”、金国入侵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压力。据见过当时灭掉北宋的金国皇帝金太宗的人描述说,金太宗长得酷似宋太祖,所以当时民间传说,金国灭掉了北宋乃是宋太祖回来夺回皇位,这无形之中给了南宋小朝廷的君臣们很大的压力。宋室南渡以后,朝野普遍认为宋室的遭遇是由于天道轮回:赵匡胤并没有失德,但是其子孙却不能享国,特别是金的统帅据说长得很像赵匡胤,是赵匡胤托他来向赵光义的后代索取天下的。于是,南宋君臣认为应该把天下归还赵匡胤的子孙。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