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二章 有过“海外挂职”经历的二代(7)
    第十二章 有过“海外挂职”经历的二代(7)

    这令石敬瑭很感奇怪,因为他对高从诲父子真是太了解了。他们父子只要一听见别人的一个“给”字或“赏”字,就可以立即满脸堆欢;不“给”、不“赏”他还要想法来抢,怎么现在想给他一个官,而且还是一个高官,他却固辞不就呢?是不是嫌官小了?按理说,守尚书令可以代行宰相之权,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应该说是官职不低,为什么不能使他动心呢?

    百思不得其解之余,石敬瑭派人请来了曾出使过南平的翰林学士陶谷,陶也感到奇怪。绞尽脑汁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

    适逢后晋国子祭酒田敏出使南平返国,他说出一件事来,才使后晋高祖石敬瑭等人如大梦初醒,一目了然。

    原来,高从诲这个人虽然无赖,但对江湖术士却言听计从。当时,有一个名叫王梁的术士曾给他打过一卦。这个拿了高许多赏赐的骗子骗高说,他夜观天象,发现镇星(主灾难)在翼、轸之分。高从诲作为翼、轸分野之主,应“释罗纨,衣布素,饮食节俭,以禳灾咎”。同时,对任何加官晋爵之类的都应力辞不受,否则必有血光之灾。

    见王梁说得活灵活现,且有天象示警,不由得高从诲不信。因此,他先后数次上书,先谢后晋王朝的封赏美意,次言自己输送军资乃理所当然,最后扣到主题认为自己无特殊功勋,因此,不能接受“守尚书令”的封爵。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石敬瑭也就释然了。本来就没有想真封他,现在他自己固辞不受,这正好,谁也不欠谁的情了。

    看了上面一段故事,人们可能会以为高从诲是一个一点自尊心都没有的人。其实不然,当那些地位、身份不如他的人对他稍有不敬时,他也会发火的。田敏在后汉王朝任国子祭酒时还亲身领教过高从诲发火时的雷霆之怒。

    那一年他(田敏)奉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命出使楚国,假道南平。出于礼节性考虑,田敏拜访了南平国主高从诲,这位高赖子设酒宴招待来自中原的外交使节。

    酒过三巡之后,高向田探问中原的虚实,言谈之中对刚刚遭受契丹兵丁洗劫过的后汉王朝心存蔑视。田敏自然要反唇相讥了,只见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经书来,说:“临来时,我高祖皇帝曾专命我带一本书给大王。”

    “给我?”高从诲不解地问,“要知道,俺老高可是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升啊!”

    “噢,这就不对了。”田敏煞有介事地说,“可我记得高祖皇帝曾亲口对我说大王你于古籍颇有精研,其中尤以老、庄浸淫最深。”

    “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