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时间是怎样计算的?
时间征服了整个世界。
——《吠陀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
日出日落,一天过去;冬去春来,一年又过去了;读书、工作、退休,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沧海桑田,记录着几百年、几千年的流逝。人类的一切往事,无不载负于时间之中。然而,时间究竟是什么呢?这的确是一个难解的谜,古往今来不少哲学家为此绞尽脑汁,还是无法取得什么公认的答案。既然是这样,在这里我们就暂且不去深究它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历史首先是一个时间过程,正是每时每刻都在飞逝的时间构成了历史的维度,也带来了深沉的历史感。
古人有一首《长歌行》是很耐人寻味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头两句讲大江东流、一去不复返,这是人们所常见、熟知的自然景象。后两句笔锋一转,讲出了关于人生的一条很重要的真理,颇有令人心惊的味道。它包含的道理和人生体验很朴素,也很深沉,你们日后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可能会不断或喜或悲地品尝着它的意味。全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时间”这个概念,但全诗的核心就是讲时间的宝贵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物大都很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做出成绩。时间这种一去不复返的特性既使我们感到神秘和敬畏,同时也会激发出我们向它挑战的勇气和力量。
从情感上讲,一种深沉的、常常使人感慨不已的历史感往往会在面对某种情景时特别浓烈地袭上我们的心头。
孔子曾经站在江边对着流水慨叹:时间就像这奔腾不息的江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逝了;在长江游泳时,很自然地就吟出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诗句,他是既慨叹时间的流逝,也缅怀着那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