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中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创新强国(3)(2/2)

    在人口红利效应逐步减少的同时,教育、人才和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将会为中国带来新的附加值更高的红利形式,即人力资源红利。人力资源红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育红利,即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二是就业红利,即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力资源蓄积量越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产出附加值就越高,单位劳动力创造的经济产出也越高;就业人口比例越高,经济活力就越强。人力资源红利实质上是高质量的人口红利,人力资源红利的边际效率要显著高于人口红利。

    首先,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持续上升,形成新的教育红利。这里,我们将一国人力资源总量定义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乘积,这一指标不仅反映劳动力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劳动力的质量。在2010年,中国的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我们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10年,到2030年将达到11年。2010年,中国总人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241%,相当于美国的258倍,到2030年将达到272%,相当于美国的389倍,尽管中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均不断下降(见表4—1),但是,中国人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却是呈上升趋势,其中教育红利起了关键性作用(见表4—2)。

    其次,就业人口比率提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与非

    表4—2中国、美国和欧盟总人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1950—2030)(%)

    〖1〗

    195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

    中国60176200241241268272

    美国227169141115938170

    欧盟324202174153137124118

    中国/美国027104142210258331389

    注:(1)总人力资源=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2)欧盟包括27国。

    计算数据来源:robert arro and jong? paper no15902,2010;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8 revision population database;2020年和2030年数据系作者估算。

    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在2010—2015年达到峰值后,出现比较快的下降,但就业人口与非就业人口之比在1990年达到13之后的40年里稳步上升,并将超过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见图4—1)。2010—2030年,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始终保持在59%左右,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随着人口预期寿命、人口健康预期寿命(见第五章表5—5)、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退休年龄进一步提高,这一比重会有所上升,能够使得就业红利保持更长的时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