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中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章 中国梦与路线图(4)
    第一章 中国梦与路线图(4)

    然而,不论是孔夫子,还是康有为、孙中山,他们关于“大同世界”的理想都只能是一个乌托邦,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见《选集》,2版,第4卷,14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作出的历史结论,当时他还没有来得及提出现代中国的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得到解放,民族实现独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为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中国开始追求和实现“大同世界”理想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一次使得遥不可及的“大同世界”的中国梦变为现实的可能。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时代更需要伟大的梦想。

    的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就是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1955年10月,他说: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现在,我国又不富,也不强,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引者注),这么一种计划(指第一个五年计划——引者注),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1955年10月29日),见《文集》,第6卷,495~4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