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少保守主义经济学家曾经都是大明星,闪耀在漆黑的夜空中。而有些保守主义政治家,则是狂热的追星族,狂热劲头甚于如今的“90后”。1975年,刚刚成为保守党领袖的撒切尔夫人,马上在伦敦会晤了哈耶克。同年夏天,她造访了保守党的研究部门。在访问过程中,该部门安排她参加了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会议发言者滔滔不绝,努力论证不极左不极右的中间道路才是保守党唯一可行的道路。撒切尔夫人终于按捺不住了,在发言者尚未结束自己的发言时,她将一部厚重的书重重地摔在桌子上,断然而严厉地说“这——就是我们的信仰!”这本书名为《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作者就是哈耶克。撒切尔夫人和她的追随者们选择了一条极右的星光大道,一走就是几十年,走进了危机。如今铅华洗尽,星光黯然。
尽管有人冷饭热炒,但,时也,势也,红颜不再。
在经济学圈外,哈耶克作为经济学家,远不如作为政治哲学家出名。作为经济学家的哈耶克最广为人知的观点却是政治学的: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会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是通往奴役之路。他那本广为流传的书——《通往奴役之路》,虽然批评了苏联,但主要是批评二战后西欧的社会民主道路。他认为,大萧条以后西方推行的那种加强政府干预、推广社会福利的做法,是通往奴役之路。
这依然是当今某些人持有的观点,只不过用经济学术语包装起来了。
提倡个人自由的哈耶克强烈反对“社会公平”。他将市场同赌博类比。他认为,要判断赌博结果是否公平毫无意义。赌场信奉的就是愿赌服输,讲什么公平?也许哈耶克真把市场经济当成了一个大赌场,他提倡的自由,大概就是赌场里的自由。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这种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经济思想等同于普遍的“自由民主”,那就错了,如果认为是“普世价值”那就更搞笑了。我们举一个例子。同弗里德曼一样,哈耶克访问过军事独裁下的智利。当有记者询问他关于当时智利的非民主统治时,他这样回答:“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喜欢自由的独裁政府,甚于缺乏自由主义精神的民主政府”。他还在《伦敦时报》上撰文表示,他“无法在智利发现哪怕一个人,这个人会认为皮诺切特(独裁)下个人自由会少于阿连德时期的个人自由”。而事实上,皮诺切特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左翼人士,导致更多的人被监禁或失踪。显然,在精英阶层自由的独裁统治和草根广泛参与的民主政体之间,哈耶克等人更倾向于前者。 其实,这是许多新自由主义保守派的共性。在资本的自由和中下层的尊严之间,他们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前者;在资本的私欲和中下层的生命价值之间,他们亦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前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