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弹章连篇权臣变本加厉 积聚能量贤良志存高远(2)
奏疏最后杨继盛说,愿圣上听臣之话,察严嵩之奸,或者召问二王,或者咨询群僚。
这本奏疏,让整个朝廷都震惊了。严嵩首当其冲,自己好心提拔他,谁知他狗咬吕洞宾。
读罢奏疏,嘉靖已然大怒。这嘉靖皇帝,本来就喜怒无常,近三十年来,又服食了大量丹丸,肝气更旺。看到奏疏说自己身边人都成了间谍,严嵩利用他们掌握自己心思,达到害人目的,自己岂不是“察人不明”,成了被严嵩玩了的木偶,是个昏君么?岂能容得!
不说嘉靖怒,且说严嵩慌神。说白了,杨继盛的“十罪五奸”,多数属实。如何度过这一关,实在大伤脑筋。已经七十三岁的严嵩,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他茫然地翻来覆去读那奏折的副本,竭力想找出点瑕疵,也不知读到第几遍,或问二王”四个字跳入了眼帘。就像即将淹“死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严嵩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了。
这“或问二王”是什么意思?就是圣上如果不信严嵩有罪,可召问自己的亲儿子裕王载垕、景王载圳。封建王朝有不少禁区,犯禁就是重罪,边将交结近侍是一条,曾铣、夏言为此莫须有而送命;廷臣交结王子是一条,先与后补皇帝搭上关系,不就是对当今圣上不忠,有二心么?严嵩看到“或问二王”便盘算开了。
严嵩当即晋见嘉靖,轻描淡写地挑唆道:“杨继盛劾臣,臣无怨言,只不知杨继盛与二王是何关系?”这不啻是火上浇油,那不是提前巴结,盼朕早死么?嘉靖立即把杨继盛打入大牢,重点审他与二王的关系。可怜自以为忠君的杨继盛被打得遍体鳞伤,半死不活。刑部侍郎王学益是严嵩党羽,定杨继盛诈传亲王令旨罪,论绞刑。郎中史朝宾认为判重了,与之争辩,被调出京城。尚书何鳌听命于严嵩,论定杨继盛绞刑。
京口人杨继盛确实是条汉子,施行廷杖前,友人送来了蟒蛇胆,说服了它可以壮胆,杨拒绝了,说:“我自己有胆,何足惧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