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废了太子以后,曾下谕曰:“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宥。”但这句话并没有能遏止住早已在悄悄进行的各种阴谋。
先说这废太子并不甘心被废。他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自然也有一批人支持他。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有个医生叫贺盂頫的,为胤礽的妻子治病,被幽禁的胤礽通过他用密信与亲信大臣书信往来,要他们推举他为大将军,这件事被揭发,有关亲信大臣被治罪。康熙五十七年二月,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请求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大怒,亲自把朱天保召来诘问是谁的主使,朱天保供出是他的父亲侍郎朱都纳叫他这么做的。康熙指着朱天保说:“这是个不忠不孝的人”,当即下令把他杀了。朱天保的供词还牵连到都统齐世,副都统戴保、常赍,内阁学士金宝。结果戴保也被杀,常赍、金宝和朱都纳交步军统领枷号示众,齐世交宗人府幽禁。
当时,在其余的皇子中,势力和影响比较大的,有皇四子胤旗(即后来的雍正帝),皇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褫,十四子胤禵等。其中尤以胤禩最为活跃。此人才干能力都不弱,并且得到胤禟、胤褫和胤禵的有力支持,一时呼声甚高。大臣中有很多人都依附胤禩。可能是因为他锋芒过露,过早地暴露出自己的野心。当时有一个相面人张明德,见到胤禩,跪下叩头,说他日后必定大贵,意思就是要做皇帝。这件事皇长子胤褆向康熙告发了。康熙听了大为恼怒。又因为胤禩庇护内务府总管凌普(他是废太子一党的),两件事加在一起,康熙一气之下下令把胤禩抓起来交议政处审理。康熙说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妄博虚名,简直是又一个太子了。以后谁再称誉胤禩,杀无赦!据说胤禟怂恿胤禵入见康熙营救胤禊,康熙更怒,拔出佩刀要砍胤禵,皇五子胤祺冲上去抱住康熙劝阻,康熙的怒气才稍稍缓解了一些,但还是免去了胤禩贝勒的封爵。
康熙废了太子后,曾召集大臣们询问:在诸皇子中谁可以继立为太子的。大臣们都推荐胤禩。这正是胤禩被夺爵以后的事。据说康熙对大臣们说:“胤禩不懂事,而且有罪,他的母亲又微贱(胤禩是良妃卫氏所生),应该另行推举。”后来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同时也恢复了胤禩的封爵,却又追查是谁首倡要立胤禩为太子的。大臣们不敢直说,康熙记得是大学士马齐先说众大臣要推举胤禩的,马齐因此受到康熙的谴责。
康熙对胤禩是否真的那样深恶痛绝,是否只说过谴责的话,没说过称赞的话,都不得而知,因为正史是雍正以后编写的,当然只会说雍正的好话,对于雍正最痛恨的头号政敌胤禩,恐怕是不敢说有利于他的话的。
皇位最终到了爱新觉罗·胤禛手上,是为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1735),那么,雍正又是怎样登上皇帝的宝座的呢?历史上可说是流言蜂起,众说纷纭。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雍正勾结了大臣隆科多、大将军年羹尧,篡夺了皇位。隆科多的姐姐是康熙的妃子,所以被称为“舅舅隆科多”,他是康熙临终时唯一的顾命大臣,传说是他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不管隆科多在拥立雍正的斗争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这“改诏说”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如果真有遗诏,那遗诏多半是满文的,或既有满文,也有汉文。而且“十四子”这等说法,也不是诏书的称谓。诏书肯定是要把封号、名字都郑重写上的。“十四子”指胤禵,当时任抚远大将军镇守西北。他与胤禛乃同母所生,据说这个人贤明英毅,康熙授予兵权,表明康熙对他的重视与培养。但康熙病重期间,始终没有下诏把他召回。如有意立他为帝,似有悖常理。有的传说甚至认定康熙是胤禛谋害的。说是康熙弥留之际,胤禛不让兄弟们入内,康熙从昏迷中醒来,见只有胤禛守在旁边,知被出卖,愤怒地用一串玉念珠扔去。没隔多久,雍正就出来宣布康熙已薨,并以念珠为证奉遗诏继位云云。这等传说,恐怕都是不了解清官内情的人想当然的创作,与事实相距甚远。
当然,雍正究竟何以能在争嫡之争中取得胜利,确实是一个历史之谜。这个谜底也许要永沉海底了。据《东华录》的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戊子,上(指康熙)不豫,自南苑回驻畅春园,十三日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趋召皇四子于南郊斋所,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①,①康熙诸子本皆以“胤”字排名,雍正接位后,为了避雍正讳,改为“允”。《东华录》是雍正以后的作品,所以皆用“允”而不用‘胤”。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予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褫,皇十二子贝子允裪,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日:‘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闻召驰至,已刻,趋进寝宫,是日戌刻,上崩。”但是《清史稿》却只有“圣祖大渐,召于斋宫,宣沼嗣位”这么简单的十二个字的记载。雍正自己也说是康熙在危重之际,“仓卒之间,一言而定”。这些话均扑朔迷离,语焉不详,留下的疑问确实不少。雍正这个人,精明严厉,近于苛刻。他继位以后,先后除掉了胤禩、胤禟等政敌,连同母兄弟胤栖也被圈禁(因此又有传言,说他为了惩办胤禵而逼死了母亲)。胤禩、胤禟一个是“患呕哕”死于幽所,一个也是因“腹疾”死于囚禁的地方,不能不使人怀疑是雍正指使人下的毒。他为什么这么恨几个兄弟,他如果心中无鬼,又何以要下这样的毒手?他又先后杀了拥戴他的大功臣隆科多和年羹尧,自然也很容易让人感到他是杀人灭口。有清一代,雍正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有作为的皇帝,但这“夺嫡之争”所留下的千古之谜,又不能不给他染上一层阴暗的色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