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平三藩海内归一
康熙接位以后,宇内除台湾以外已成一统,唯有三藩是清廷的心腹大患。所谓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袭其父耿继茂之爵),他们都是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将领。吴三桂本是明山海关总兵,就是他开关迎接清兵入关的。由于这三个人帮助清朝灭明有功,所以被封为藩王(汉人而被封王的,当时也只有这三个人)。他们拥重兵,裂土封疆,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镇守福建,形成对清中央政权的极大威胁。康熙亲政后,把他心目中的三件大事写在宫中的柱子上,头一件大事就是削除三藩。
这三藩自然也知道康熙对他们不放心,他们对清廷实际上也是表面归顺,心怀异志。康熙十二年三月,尚可喜上疏请求“归老辽东”。接着吴三桂、耿精忠也上表请求撤藩,给予安插。这是他们故意放的一个试探性气球,试试康熙的态度,如果康熙同意,就说明是存心要削除他们。果然,康熙顺水推舟,同意撤藩。
当时,关于是否同意撤藩的问题,清廷大臣们有激烈的争论。一派主张不宜撤藩,免生激变;一派则力主撤藩。康熙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认为吴三桂等蓄谋已久,如不及早除掉,必成大患,况且照当时的形势,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果断地作出撤藩的决定。
在三藩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他自负功高位重,以为康熙不但不会批准他的撤藩的申请,而且一定会下诏用好话慰留他,谁知康熙竟动了真格,吴三桂及其部属都大为震动,于是下决心举起反旗,杀了朝廷派遣的云南巡抚朱国治,以示与清朝决裂。可笑这个迎清兵入关的罪魁祸首,现在又打起复明的旗号,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灭虏大将军。他带头改换衣冠,又以明年为周元年,还找了个“先皇的三太子”作为号召,发出反清的檄文,一时之间,兵势浩大,很快控制了云南、贵州全省,又兵进湖南、广西、四川。第二年,也即康熙十三年三月,耿精忠也起兵响应,占据福建。所以数月之间,吴、耿二人就占领了六个省,中原为之震动。这一年的十二月,陕西提督王辅臣又举兵响应和依附吴三桂,这样东西呼应,吴三桂的气焰更不可一世。
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康熙这个年方二十的青年皇帝,却不慌不忙,指挥若定。他一面把吴三桂留在京城的儿子吴应熊及其家属逮捕入狱(不久吴应熊及其长子均被赐死,这既可扰乱吴三桂的心志,又杜绝他的幻想,也显示朝廷的决心),下诏削去吴三桂的封爵,公告吴三桂的罪状;另一方面几路分兵围剿堵截。他先派都统巴尔布率满洲精骑三千由荆州守常德,再命都统珠满领兵三千由武昌进岳州,以阻遏吴三桂进犯湖广军队。他又派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领骑兵星夜赶赴四川,以截阻吴三桂入蜀。他又派兵进驻西安、汉中、安庆、兖州、郧阳、南昌等要地,听候调遣,再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领大军讨伐吴三桂。康熙十三年三月,康熙又命整顿驿站,每四百里置一笔帖式,接递军报,保证军情畅通无阻。他又命左都御史多诺等督运粮饷,保证供给,一切都布置得井井有条。据说吴三桂闻报,大惊道:“一个少年竞能如此耶?”当时他正在吃饭,听报后,推食而起,饭也吃不下去了。
这一年的六月,康熙命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领兵赴岳州,协助勒尔锦由鄂攻湘;命贝勒洞鄂为定西大将军,帮助经略陕西的刑部尚书莫洛由陕攻蜀,这两路兵是夹攻吴三桂的。康熙又任命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领兵赴江西;命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出师广东;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出师浙江,由浙攻闽,围剿耿精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