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登位以后,立哪个儿子为皇太子曾经很犹豫。武臣们大多请立朱高煦为太子,理由是朱高煦转战南北,曾立下了卓著的战功。文臣们大多持不同意见。
明成祖便将翰林学士解缙召来商议。解缙认为,立嫡以长是祖宗成法,应该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明成祖又征求翰林侍郎黄淮,黄淮也说“长嫡承统,是万世正法”,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明成祖还召问内阁大臣尹昌隆,尹昌隆的回答同黄淮一样。于是明成祖便立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高炽立为太子后,朱高煦十分不满,尤其忌恨解缙。朱高炽生来体弱,又是跛脚,朱高煦自恃明成祖宠爱自己,常常讽刺朱高炽。解缙对朱高煦的行为很看不惯,便向明成祖报告说:“朱高煦没有当上太子而经常讽刺太子,有失礼数,在朝廷内外引起很坏的影响。”明成祖听了十分生气。他本来就不太喜欢朱高炽,所以不仅没有去责备朱高煦,反而怪罪解缙道:“你这岂不是在离间骨肉关系吗?”解缙碰了一鼻子灰,自知明成祖是听不进劝告的,便默默地告退了。
不久,解缙便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在化州地方上催办军饷。永乐八年,解缙有事入京,正值明成祖北征离开京师。解缙等不到明成祖回京,便拜见皇太子后返回了广西。此事被朱高煦知道了,便向明成祖告状说:“解缙趁皇上出外,私自去见太子,且又不等皇上回京就径自回广西,有失人臣的礼数。”明成祖大怒,命锦衣卫指挥纪纲将解缙抓来下到牢里。五年后,纪纲在呈交给明成祖审看的囚册上还列有解缙的名字。明成祖看了囚册,惊讶地说了一句:“怎么解缙还活着啊?”纪纲马上领会了明成祖的意图,回去后便将解缙灌醉,埋在积雪里活活冻死了。
永乐十六年,明成祖巡视南京,留太子在京师监国。太子在视朝的空闲时间里,手不释卷,俨然是一个书生。当时南京离京师数千里,一些小人暗地里投靠朱高煦,常常将朝廷里的事密报明成祖。侍从监国的大臣都十分小心,朝夕惴惴,生怕有什么疏漏会招来杀身之祸。有一次,地方上有个陈千户,抢夺老百姓的财物,太子按照法律将他贬到交趾带罪立功。数日后,太子又考虑到陈千户曾有军功,便放了他。于是,有人就向明成袒举报说:“陈千户原是陛下法律所贬谪的罪人,太子却宽恕了他。”明成祖于是下令将陈千户杀了,还以不谏止的罪名将赞善大夫梁潜、司谏周冕下到牢里。所以大臣们更是惶惶不安。
这年六月,明成祖对礼部左侍郎胡濙说:“有人说太子监国做错了不少事,你到京师后,可多留几天,暗暗观察,有什么事都汜下来,字要写得大,我眼力不济,要亲自看的。”
胡濙来到京师,每天也随着大臣京官一起上朝,凡是太子做的好事,退朝后便都记下来。有一次一个勋臣出语不谨慎,被侍卫拦住打了嘴巴。太子没有当面责备这个勋臣,退朝后,却派人奖励了侍卫若干钱钞。于是朝廷里便议论说,太子不当面责怪勋臣而事后奖励侍卫,是给了这个勋臣的面子,让他知道自己是说错了话,这是殿下的仁明之处。胡濙便将这事记了下来。
有一天,翰林学士杨士奇对胡濙说道:“你是朝廷命使,要巡视江浙,应该早日成行呀!”胡濙答道:“我还要置办一些冬装,还要等几天呢!”
不久,胡濙离开京师,他将太子所做的诚敬孝谨的七件事,详细地写成密疏报告给明成祖,明成祖看了密疏,这才不再怀疑太子。这太子就是后来的明仁宗。
(取材自《明史·解缙》、《明史纪事本末·太子监国》)
50.谗言者毕竟讨厌
明成祖刚篡得皇位的一段时间里,十分担心臣民不服,所以用法严苛。只要谁告发某人有不规之处,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锦衣卫抓来治罪。一时间,朝廷中告密成风,枉杀了大量无辜的朝臣。
兵科都给事中马麟,平时对兵科事务毫不关心,对告密的事却兴趣十足,常常向明成祖揭发其他官吏。起初,明成祖很赞赏马麟的忠诚,时间长了,也产生了厌倦。
有一次,一位朝臣向明成祖上奏章陈述军国大事。马麟向明成祖揭发那位朝臣的奏章中少写了一个“臣”字,是大逆不道。
明成祖很不高兴地说:“人家奏牍中不就是一个字的错误,这有什么可以喋喋不休的呢?老是纠缠在这样细小的事情上,太烦人了。有谬误,改正就是了,以后这样的小事不必再来上奏。”
马麟说:“陛下,这哪里仅仅是一个字的错误,少写一个‘臣’字,牵涉到称臣不称臣的大问题,如此大逆不道,怎么可以原谅呢?”
明成祖又说:“他也可能是偶然漏写的。你看他的奏章,所陈述的是军国大事,这是主要的。言官的职责是陈述军国大事,一个字漏写这样的小事,可以不必计较。”
不久的一天,明成祖对侍臣们说:“现在国家到处都在闹水灾、旱灾,我心里感到很不踏实。”马麟在旁对明成祖道:“水灾、旱灾都是天数,就是尧帝、成汤也免不了的。一二个郡县枯旱、淹掉算不了什么!”明成祖听了很是不高兴,说道:“《洪范》上说:大雨大旱,都是由人事造成的,怎么可以怪天数呢?不施仁政,冒犯天怒,才有大雨大早。你刚才说的,可见你是不读书的人!”马麟怏怏而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