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元明(16)
    元明(16)

    马麟作为言官,专门揭发别人,后来有一天别人也在明成祖面前告了他一状,虽未受到责罚,从此便很少再揭发别人了。不过,明成祖皇位日渐巩固,日渐讨厌进谗言者才是主要原因。

    (取材自《明史·奸臣·马麟》)

    51.书敕引过

    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知道监察御史弋谦是个性情鲠直而有骨气的人。弋谦出按江西时,因言事冒犯了明成祖,被贬为峡山知县。后又因其他案件牵连,被免职回乡。

    明仁宗嗣位后,便召弋谦为大理少卿。弋谦直陈时政,明仁宗多是采纳嘉许的。有一次,弋谦又就时政问题上了一个奏章,因为措词太激烈,明仁宗看了以后很不高兴。

    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见皇帝不高兴,便乘机在明仁宗面前攻击弋谦。说弋谦的奏章多是虚构的事实,是欺骗陛下的。都御史刘观还唆使众御史联名向皇帝告弋谦虚构事实欺骗圣上罪。

    明仁宗觉得很为难,便把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召来商量。杨士奇对明仁宗说:“弋谦是个性格鲠直的人,虽然他对时政的看法是不全面的,但他是感激陛下提拔的恩德,想极力报答陛下,所以才有这样的奏章。主圣则臣直,望陛下宽容他吧!”

    明仁宗听从了大学士杨士奇的劝告,没有治弋谦的罪,然而以后每见到弋谦,脸色总是阴沉着,对弋谦说话也总是粗声粗气。杨士奇从旁看到这个情形,便对明仁宗说:“陛下诏求直言,弋谦应诏陈言,这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弋谦陈言有不当处,陛下震怒,外廷的官员都很惧怕,以陈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都聚集在京城,见弋谦如此,便会以为陛下是不能容忍直言者的。”明仁宗有点不服气地说:“此事固然是由我不能容忍引起,但吕震等人当时在旁迎合更增加了我的过失。现在此事该有个结果了。”于是便免去弋谦的朝参,令他专管大理寺的事。杨士奇见皇帝还在为自己辩护,便不再说什么了。

    不久,明仁宗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上奏建言了,便又召杨士奇来,对他说:“我不满弋谦是因为他言词过激,并没有怪他什么,现在朝臣一个多月来竟无人建言了。你去告诉诸臣,我是十分想听诸臣建议的。”杨士奇答道:“臣去说恐怕不大有用,诸臣不会相信。陛下若是真想听到建言,应亲降玺书。”

    明仁宗无可奈何,只得提笔书敕引过,敕日:“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如果有不当,亦不加责备,群臣所共知也。其间,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劾弋谦,朕皆拒而不听,只是免去弋谦朝参而已。而这以后,言者日益减少。为臣者为保全自己,默默无言’何以为忠?朕于弋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望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不当者,直言勿讳。弋谦朝参如故。”.当时中官在四川采木,贪横不法,老百姓十分怨恨。明仁宗以弋谦清直,便派他前去处理,并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弋谦到四川,遂废止采木。

    (取材自《明史·弋谦》)

    52.杨贞一印

    明仁宗登位后,提拔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有一天,明仁宗在便殿听内阁蹇义、夏原吉奏事,望见杨士奇来,便对二人道:“华盖殿学士来,必有谠言,试共听之。”果然,杨士奇奏道:“陛下减免岁供的诏书才达两天,惜薪司就传旨要征枣八十万斤,这与诏书岂不矛盾?”明仁宗当即下令减征四十万斤,并称赞杨士奇监察得力。

    不久,兵部尚书奏报明仁宗,说是现在老百姓上缴来的马太多了,大多已散发给军队,还剩下几千匹,是否可让朝臣官吏们按人头领去喂养,到时候再上缴一定数量的小马。明仁宗觉得此事很难处理。杨士奇奏道:“朝廷求贤任官,现在却要官吏去养马,这岂不是贵畜贱士?朝廷这样做,何以示天下后世?”明仁宗道:“我会妥善处理的。”

    不过,这件事此后便无消息,也不见有中旨传出。杨士奇又上奏章力言官吏养马不妥,明仁宗也不加理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