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国破投降
宋度宗死后,留下三个儿子,长子名昰,次子名显,最小的名昺。贾似道借口赵罡是庶子,而拥立四岁的小儿赵显为皇帝,由谢太后(理宗之后)临朝听政。赵昰被封为吉王(后又进封为益王),赵昺被封为信王。这时,元军已大举南下,一路攻城掠地,直逼临安。大权独揽的贾似道对军事一窍不通,宋军连战皆败。元军所到之处,宋守土之臣皆望风投降。朝廷下诏各地将领发兵勤王,竟无人响应,只有郢州守将张世杰、江西安抚副使文天祥起兵来保卫临安。文天祥在赣州,接到勤王诏书,涕泪交流。他鼓动郡中豪杰,并尽散家财作为军费,组织起万余人马。他的朋友劝他说道:“元兵三路进军,势如破竹,你只有万余乌合之众,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文天祥说:“我也明知是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余年,一旦危害,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入关,对此我深感痛恨。所以不自量力,身体力行,希望天下忠臣义士能闻风而起,果能如此,社稷犹可保全。”文天祥到了临安,向朝廷进献御敌保国之良策,却被认为迂阔而无人采纳。当时,贾似道恶贯满盈,天下共愤,谢太后不得不让赵显下诏把贾似道发往循州安置。会稽县尉郑虎臣主动请命监押贾似道至贬所,郑虎臣一路嘲弄、折腾贾似道。当船停在南剑州黯淡滩时,郑虎臣对贾似道说:“这里的水很清,你何不就死在这里。”贾似道说:“太皇许我不死,如有诏叫我死,我就死。”到了漳州木绵庵,郑虎臣再也忍耐不住了,说:“我为天下杀贾似道,虽死何憾!”就把贾似道拖到厕所里杀了。
贾似道虽死,也挽救不了南朱王朝的覆灭形势。德祐年三月,元军攻入建康。十月,元军兵三路直取临安。常州、无锡等地纷纷陷落。当时勤王之师尚有三四万人,文天祥与张吐杰认为还有淮东、闽、广等地,还可以组织起力量与敌决一死战。但是,谢太后和右丞相陈宜中力主求和。他们先派使者柳岳到无锡见元军统帅伯颜,哭求元兵班师修好。伯颜说:“你们得天下于小儿,又失天下于小儿,天道如此,还多说什么!”陈宜中又奏请派陆秀夫、吕师孟等再去见伯颜,请求称侄纳币,如伯颜不允,则请求称侄孙。伯颜还是不答应。谢太后又派监察御史刘岊去见伯颜,愿意奉表称臣,并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伯颜又借口陈宜中违约,率领大军直抵临安城下。文天祥、张世杰再次请求领兵背水一战,陈宜中就是不许。谢太后派监察御史杨应奎拿着传国玺奉表投降。赵显的降表说:“今天命有归,是将焉往?谨请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两广、四川、两淮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请命”云云。伯颜收了降表,命部降进入临安,派人入宋官没收宋朝的衮冕、圭壁、符玺以及宫中图籍、宝玩、车辂、辇乘、卤簿、麾仗等物。元兵又搜索宫女及乐官,宫女投水自尽的数以百计。伯颜于三月入临安。在这以前,元主已下诏要赵显、太后等去元都“朝觐”。伯颜押着赵显及其母全太后等一行人班师回国。谢太后因病暂留临安。忽必烈废赵显为瀛国公,不久,又迫令赵显出家当和尚,逼迫全太后出家为尼。可叹赵显小小年纪就遭到徽宗、钦宗二帝同样的命运。赵显后被宋端宗追尊为孝恭懿圣皇帝,史称恭帝。
(取材自《宋史·本纪·瀛国公》、《宋史。文天祥》、《宋史纪事本来·元伯颜入临安》)
52.陆秀夫背负幼帝跳海
赵显德祐二年,元兵逼近临安时,二王由驸马都尉杨镇以及杨亮节等人保护着出走到婺州(今浙江金华县)。“二王”指赵显的兄弟益王赵昰和卫王赵昺。元兵进入临安后,伯颜派兵追赶二王。二王被杨亮节等人背着藏匿山中七日,才得以逃到温州。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都闻讯赶来。温州有一江心寺,恰巧是宋高宗南逃时到过的地方。寺中还有高宗的“御座”。众人聚集寺中,就在这御座下拜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这年五月,陈宜中等人在福州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是为宋端宗。这宋端宗当时也不过是一个8岁的小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