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26)
这年的三月,文天祥也自镇江逃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由海上到温州。宋端宗拜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各路军马。但是因为当时朝政都取决于陈宜中,这个陈宜中,在元兵来进临安时,力阻文天祥抗击元军的主张;赵显献表投降,他连夜溜出临安,逃回温州去了;现在,他又以左丞相之职都督各路军马,所以文天祥坚决不肯就任右丞相之职,只作枢密使同都督。由于文天祥等人的苦心经营,又恰值元朝内乱,南宋国势稍振。但不久,元朝平定内乱,又继续追击赵星。赵昰逃到泉州,又退到湘州。文天祥兵败兴国县,张世杰又在浅湾战败,只好保着赵昰奔秀山(今广东宝安县西北虎门镇),接着又退走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海中横琴山下)。途上遇上飓风,船被打坏,赵昰惊悸成疾。元军追至井澳,赵昰又走谢女峡(今中山县海中)入海。一个小孩哪经得起如此折腾,第二年,即景炎三年四月,赵昰就死了,死时才十岁。
赵昰一死,群臣感到绝望,都要散走。这时,陆秀夫挺身而出,说:“度宗皇帝一子尚在,何以处置?古人有以一旅中兴的,今百官有司都具备,士卒还有数万,岂不是尚有可为?”于是,和众人拥立赵昺为王。这时,陈宜中又走了。陆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尽出其手。即使流离途中,也坚持教赵昺读书。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即赵昺祥兴二年(公元1279)正月,元将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这时张世杰还屯兵海上),文天祥说:“我不能捍卫父母,而教人背叛父母,可以吗?”他拿出他写过的《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其结尾两句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后来不屈而死,实现了他自己的誓言。这年二月,张弘范四路分兵,围攻张世杰,这时风雨交加,昏雾四塞,宋军大溃,诸将都解甲降元。张世杰驾一小舟来找赵昺,想接他逃走。陆秀夫眼看难以逃脱,不愿赵昺被元人俘虏受辱,他先仗剑把妻子儿女赶入大海,然后对赵昺说:“国事到了这等地步,陛下应当为国而死,德祐皇帝(指赵显)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于是,背负赵昺投海而死。赵昺死时年方7岁。当时,跟着跳海的不计其数。过了七日,海上浮起的尸首达十余万人。不久,张世杰也在飓风中跳海殉国。赵昺之母杨太后听到赵昺死讯,大哭说:“我忍死偷生至今,正为赵氏这一块肉。现在没有希望了!”于是也投海自尽。
南宋王朝,至此正式落下了帷幕!
(取材自《宋史·本纪·瀛国公》、《宋史·文天祥》、《宋史·陆秀夫》、《宋史纪事本末·二王之立》)
三、辽
53.“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辽国,是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一个王朝。契丹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原为游牧民族,唐代开始逐渐定居。唐束,契丹族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辽王朝,与五代、北宋对立。耶律阿保机成为辽太祖。辽国在公元1125年为金国所灭,共历九帝,建国共二百十年。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一共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立为太子。耶律倍爱好读书,崇信儒学。有一次,辽太祖对侍臣说:“受命于天的君主,应当事天敬神。朕打算祭祀历史上有大功德的人,首先应当祭谁?”侍臣们都说应当祭佛,辽太祖说:“佛不是中国的宗教。”太子耶律倍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应当先祭孔子。”辽太祖大悦,立即下令建造孔子庙,下诏皇太子每逢春秋二季都要到孔子庙中祭奠孔子。次子耶律德光为人勇武,一直随辽太祖东征西讨,四处作战。当时是辽国的开国时期,打仗比一切都重要,所以耶律德光深得辽太祖和皇后述律平的喜爱,天赞元年被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在征战中自然也就逐渐地掌握了军事实权。三子名叫耶律李胡。
尽管耶律倍已被立为皇太子,但是在继承皇位问题上,辽太祖又有些举棋不定。天显元年二月,他在征服了勃海国后,改勃海国为东丹国,册封耶律倍为人皇王,治理东丹国,并为人皇王配备了四相和文武百官。为什么叫人皇王呢?原来,辽太祖的尊号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尊称为地皇后。皇太子自然要被称为人皇王,以应天地人的传统说法。这一做法,既可以说是让太子耶律倍积累治国经验,又可以说是让耶律倍僻处一隅,给次子耶律德光创造掌握全国权力的机会。
天显元年秋七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病逝。皇后述律平临朝称制。军国大事一律由皇后决定。述律平主张由次子耶律德光接替辽国皇位。实际上,当时的军事实权已在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手上,太子耶律倍也没有力量反对,所以,耶律倍只能率群臣上书母后:“皇子大元帅重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于是,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