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15)
早在决策夹攻辽国之前,便有不少官员提出过不同意见。参议官宇文虚中上书宋徽宗说:“用兵必须知己知彼,才能万全。如今我朝兵力很弱;和契丹(辽国)和好,已过百年,契丹自从受女真入侵以后,对我朝态度极为恭顺。放弃恭顺的邻国,引来骄悍的女真,想靠我朝百年怠惰之兵,去对付女真新锐难抗之敌,从此中国之祸永无宁息之日。”宋徽宗听不进宇文虚中的意见,置之不理。宇文虚中此后又连续几次上书,都没有用。童贯曾经和战胜西夏的勇将熙河钤辖(统兵)赵隆商量过夹攻辽国的事,并且说:“你能参与此事,事成之后,必定能破格提升。”赵隆说:“赵隆不过一个武夫,岂能败坏祖宗同辽国的二百年盟好来邀功求赏,一旦开启宋、辽边祸,赵隆虽万死亦不足以谢罪。”在朝廷讨论联金攻辽之事时,领枢密院使郑居中力言不可行,对蔡京说:“公为大臣,国家元老,不能守两国盟约,制造事端,诚非妙算。”蔡京强词夺理地说:“皇上不愿出五十万岁币。”(此时还未约许金人五十万岁币)。郑居中说:“历史上汉代和戎时所费较小,用兵则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当引以为鉴。”当时有一位名叫安尧臣的人,也上书说:“臣恐怕将来唇亡齿寒,边境有可乘之隙;狼子蓄锐,伺隙以成其欲,这是臣所以日夜寒心的事。”这是已经预见到了,一旦联金灭辽后,唇亡齿寒,新胜辽国的金国决不肯罢兵。可惜宋徽宗根本没有主张,看到安尧臣上书,觉得不错,也曾任安尧臣为官。后来看金国不断胜利,眼睛又红了,便又作出夹攻辽国的决策了。
在宋、金夹攻辽国的盟约中,宋徽宗向金国作出了由童贯带兵进攻辽国的保证。但这时候,由于花石纲扰民,南方出现了方腊的农民起义军,宋徽宗不得不调童贯率军队镇压方腊,这就对金国失了约。而金国则认为宋国不出兵是失信,原约归还燕京东路州镇,亦同时作罢。
这时,金兵攻辽节节胜利,辽国天锡皇帝耶律淳即位于燕京。耶律淳遣使来宋,提出免除每年五十万岁币,恢复睦邻关系。宋徽宗觉得灭辽复地,机不可失,于是决定攻辽,天下丁夫,按人头收税,得钱六千二百万缗,作为军费,派童贯为统帅,以蔡京之子蔡攸为副帅,率兵十五万攻辽。童贯命都统制种师道监领诸将,种师道谏劝童贯说:“今日之事,有如盗入邻家,即使不能救邻,难道应该乘火打劫吗?”童贯不听。这时,辽国亦派使者到童贯军中说:“宋辽百年之好,弃之以图一时之利。女真乃豺狼之邻,助之必为他日之祸。请三思。”种师道又提出宜同意辽国请求,童贯不许,正好宋军前军和辽兵小战后败绩,童贯认为种师道是故意让部下打败仗的,于是上书密报宋徽宗,说种师道帮助辽国。宋徽宗听信力主联合金国的宰相王黼意见,命种师道退休。
宣和四年六月,辽国天锡皇帝耶律淳死,耶律淳的德妃萧氏立为太后,临朝称制。王黼听到耶律淳死的消息,下令童贯、蔡攸进军,以河阳三镇节度使刘延庆为都统制。同时搜括南方百姓,以供给军饷。同年九月,朝散郎宋昭上书,极言辽不可攻,金不可邻,将来金国必然败盟,为中国大患。宋昭说:“宋辽两国立有盟誓,败盟者祸及九族。陛下以孝治天下,败盟对得起与辽国订立盟誓的列祖列宗吗?陛下以仁治天下,忍心看到河北百姓肝脑涂地吗?”宰相王黼十分讨厌宋昭的忠言,于是除宋昭朝官名藉,将他贬去广南,编入百姓户藉。
宣和四年九月,辽将常胜军统帅郭药师降宋。萧太后大惊,十月,派大臣萧容、韩防奉表到童贯军中,向宋国称臣。韩昉见到童贯、蔡攸以后说:“宋辽唇齿之邦,唇亡齿寒,不可不虑!”童贯、蔡攸不接受辽称臣之表,叱萧、韩二人,要他们出去。韩昉大声说:“辽、宋结盟百年,誓书具在,你能欺骗我国,难道还能欺骗上天吗?”童贯、蔡攸也不将此事报告宋徽宗,便派刘延庆带兵十万,以降将郭药师为向导,进攻燕京。结果,遇上辽国精兵,大败而归。刘延庆败后,闻风丧胆,烧营而逃。辽兵追击。宋军自宋神宗起,多年来所储的军用物资,烧的烧,丢的丢,全部损失殆尽。屡败于金的辽军,却大败宋军。这下子宋军露出了自己的底。
此后不久,辽亡于金。宋、金之间就有了直接的边界。“唇亡齿寒”的局面眼看就要出现了。
(取材自《宋史·本纪·徽宗》、《宋史·韩琦》、《宋史·宇文虚中》、《宋史·赵隆》、《宋史·郑居中》、《宋史·种世衡》、《宋史·佞幸·王黼》、《宋史·奸臣·蔡京》、《宋史·奸臣·赵良嗣》、《宋史·宦官·童贯》)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