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35)(2/2)
    郭子仪回府后,将郭暖狠狠鞭打了一顿。

    唐代宗没有责备郭子仪父子,表明他对大功臣郭子仪的容忍气度,郭予仪绑子请罪和责打郭暖,说明他没有以功傲上(他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侮中都屡建奇功)。所以史家评论郭予仪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盏一代而主不疑。”这话意思是说,他权力极大而朝中大臣不忌妒他;他功大无比而皇帝不怀疑他。

    有出戏叫《打金枝》,就是根据上述的史实改编的。

    (取材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代宗大历二年》、《旧唐书·郭子仪》)

    55.下《罪己大赦诏》的前前后后

    唐德宗李适(779-805),在位二十多年,其间饱受藩镇作乱之苦,他刚登上皇位后不久,先后就有号称“四王”、“二帝”的一批节度使举兵反叛,气势逼人。唐德宗仓卒应战,几度身临绝境,历经艰险,直至发出了《罪己大赦诏》之后,才逐步扭转了局面。

    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上书唐德宗,请求让他继承父亲的官位。唐德宗初掌政权,正想好好整顿一下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他把这事搁在一边不加理睬。李惟岳再让手下联名上书,仍被唐德宗拒绝。李惟岳恼羞成怒,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自封的淄青节度使李纳各自拥兵割据一方,公开反对唐德宗。

    唐德宗马上派出三路精兵强将,合力讨伐:河南一带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奉命领兵北上,进攻田悦的侧翼;河阳节度使马燧、神策军都将李晟、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合兵从正面进攻田悦;范阳节度使朱滔从东北方向进攻李惟岳、李纳。一时间华北一带战火纷飞。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叛军开始稳不住阵脚了。田悦由于受到左右夹击,被迫退向山东方向;李纳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自退地撤回山东老巢;李惟岳在溃退中被自己的部将王武俊趁乱杀死,王武俊率部投降。

    但是,不久以后,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朱滔打李惟岳有功,居功自傲起来,埋怨唐德宗没有给他足够的好处;王武俊杀李惟岳后投降朝廷,本想借此青云直上,却没有达到全部目的。到了第二年,朱滔和王武俊便一起倒向他们的对手田悦等人。这年春天,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在河北地方纠集在一起,公然称王,震惊全国。紧接着,奉命再次领兵讨伐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也率部哗变,趁乱占据河南地方,做起了土皇帝。

    唐德宗怎么也料想不到,打了胜仗之后,反而会冒出这么多“大王”。他竭力想控制局势,派出了几乎所有的得力大将去围剿:李晟攻朱滔,马燧攻田悦,李抱真攻王武俊,哥舒曜攻李希烈。然而这次官军的进攻却很不顺利,战场上一时形成了僵局,到建中四年春,大将哥舒曜率兵攻李希烈的老巢襄城时,被以逸待劳的李希烈用八万兵马团团包围,陷入困境,反而使李希烈具备了日后称“帝”的资本。

    战报火速传到长安,唐德宗急得手足无措。因为此时京城内外已没有多少兵力可调,长安的城防实际上十分空虚。情急之下,唐德宗只好从泾原地区调兵进京,打算整编后派去解救被围的官军。谁知这一调又调出大事来了。当泾原地区的五千军队冒雨赶来长安报到时,只得到一些粗糙的食物和菜叶汤充饥,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当即哗变,转而进攻皇宫。唐德宗惊慌失措地带众臣仓皇逃出长安,泾原乱军大闹长安,并拥立朱滔的哥哥、原任泾原节度使朱泚为“皇帝”(历史上称为“二帝”之一)。

    唐德宗逃出长安。占据长安自称“皇帝”的朱泚为了斩草除根,竟又带兵追杀逃亡的唐德宗及众臣,从长安一直向西追到一百里外的奉天城,然后围城猛攻。奉天是座小城,唐德宗身边只有将军浑琥率几百名卫兵守城,双方力量悬殊。唐德宗一面派人冒死突围求援,一面领着十几岁的太子登上城头和将士们一起死战,终于坚持到救兵来到,赶走叛军,岌岌可危的小城总算保住了。

    由于唐朝官军主力都陷在河北平叛战场上。唐德宗暂时只能守住奉天,无力马上收复长安。第二年春正月,唐德宗在奉天城终于痛定思痛,决定改年号为“兴元”,以表示.自己重振朝纲的决心。他在反省了这四年多的社会动荡局面后,发出了一篇著名的《罪己大赦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