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28)(2/2)
    神龙元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五大臣谋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也参与谋划,因功封为梁县侯。睿宗即位时,他和宋璟密奏,要求将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迁居到东都洛阳。懦弱的睿宗将此事告诉太平公主,公主大怒,当时身为太子的李隆基还上疏说他和宋璟是离间兄妹关系,应该办罪。睿宗将他贬为申州刺史,又转为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姚崇每到一处,政绩显著,吏人自愿为之立碑颂德。唐玄宗即位后,任左丞张说为中书令(宰相之一),又想将姚崇调回京师当宰相,此时姚崇任同州刺史。中书令张说过去和姚崇不和,想阻挠姚崇为相,自己不好出面,便叫御史大夫赵彦和上书表示反对。唐玄宗不予理睬。张说又生一计。一天,殿中监姜皎去拜见唐玄宗,说道:“陛下常想选择一个能干的官员去担任河东总管而难于找到,我想有一个人可以胜任此职。”玄宗问他是何人。姜皎答道:“姚元之(崇)文武全才,再合适不过了!”玄宗听后大怒,揭穿他说:“这是张说的主意,你为什么当面欺骗我,罪当死。”姜皎吓得连连叩头谢罪,如实说出这是张说的主意。唐玄宗当即派使者召姚崇来京任职。一见面,玄宗使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兼宰相之职。姚崇任相时,已年过花甲,却依然生气勃勃,在一次朝会上,他一连向唐玄宗提出十条施政纲领。这十条施政纲领是:

    (1)改变武后以刑法治天下的做法,以仁义为先;(2)三数十年内不求边功,不主动对外用兵;(3)不让阉人(太监)参预朝政;(4)不重用后妃和外戚,牢记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专权的惨重教训;(5)皇亲近臣不守国法的,依法惩处,(6)除规定的租庸调收入外,不另加百姓的税收;(7)停造寺观、宫殿;(8)先朝轻侮大臣,臣请待大臣以礼,(9)鼓励臣子们直言进谏,(10)将武后、韦后及诸外戚专权乱政之事,书于史册,千载永记这一教训。

    姚崇这十条施政纲领是针对武则天和韦后时期的弊政而发的,也是贞观时期一些好传统的继承。正想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每一条都欣然赞同,百官听后欢呼万岁。

    开元二年春正月,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禁佛的建议,因为自唐中宗以来,皇帝带头造佛寺、道观,一些贵戚争相仿效,许多宫户子弟为了逃避徭役,纷纷剃发为僧,寺庙又可免交赋税,国家收入大为减少。故姚崇有此建议。唐玄宗立即批准,下令整顿寺庙,僧人还俗的有一万二千多人。

    唐玄宗有个弟弟李业,封为薛王,李业有个妻舅叫王仙童,此人仗势欺凌百姓,御史上书弹劾他,唐玄宗让宰相们讨论此事,姚崇等上奏道:“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属实,宜依法惩办,不可纵容。”唐玄宗批示照办。李仙童受到惩处,从此那些个皇亲贵戚收敛多了。

    开元四年十一月,姚崇已是六十七岁高龄了,犯疟疾病倒。他生活十分俭朴,平时住在官府中,自己连间房子也没有,生病了便寄住在罔极寺内,唐玄宗每天派数十人去探望他的饮食起居。有个宰相叫源乾曜,姚崇病时他奏书常符合唐玄宗的心意,玄宗说:“这一定是姚崇出的主意。”有时源乾曜的奏书不称唐玄宗的心意,唐玄宗便说:“为什么不去找姚崇商量。”凡有大事要决定的,唐玄宗便派源乾曜到寺里去问姚崇的意见。源乾曜请求将姚崇搬进中书省的四方院里住,并让家人入内侍候他,唐玄宗立即批准。姚崇提出,四方院藏有国家的文书簿册,不宜住进病人。唐玄宗还是令他搬进去住。

    可是不久,却发生了这么两件事,使姚崇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一是姚崇两个儿子姚彝和姚宾,平日广交宾客,时时接收人家的馈赠,外界颇有议论,姚崇对此管教不严,这事传入唐玄宗耳朵,他对姚崇便有些不满;二是姚崇有个亲信叫赵诲,是中书省(后改紫微省)的主书,接受胡人的贿赂,被人揭发。唐玄宗亲自审理此案,将赵诲判死刑、关入监狱。姚崇却设法去营救赵诲,这便违背了他自己所提的十条施政纲领,对此唐玄宗很是不满。不久大赦天下,赵诲免死,但唐玄宗特别提出,赵诲杖一百下,流放到岭南,表明他对赵诲并不姑息。姚崇对此又愁又怕,多次提出辞去相位的要求,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为相。唐玄宗终于批准了姚崇的请求,罢了他的相,任宋璟为相。

    宋璟也是位精明能干的贤相,他为人正直,也善于用人,而且赏罚无私,唐玄宗十分礼遇他。时人曾有姚、宋并称之美誉,和贞观时期的房、杜(房玄龄、杜如晦)齐名。宋璟之后任相的,还有张说、张九龄、韩休等人,他们也都是正直、能干的贤相。唐玄宗自己励精图治,重用有才能的人为相,君臣同心协力,终于出现了开元盛世这一我国封建时代的辉煌时期,它和贞观盛世一样,永为后人所传颂。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