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隋唐五代(28)
    隋唐五代(28)

    唐睿宗景云二年,太子李隆基请求将太子的位置让给大哥宋王李成器。睿宗没有答应。李隆基又请求将太平公主调回京城,睿宗表示同意。于是太平公主回京。西明寺僧慧范很受太平公主的宠爱,他凭借太平公主的权势,强夺民田,御史大夫薛谦元上疏告发他,太平公主向睿宗申诉,唐睿宗将薛谦元贬为岐州刺史。不久,太平公主又唆使一个术士去对睿宗说道:“天上的星座发生变化,皇太子当为天子。”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又竭力劝睿宗废掉太子,睿宗不听。

    唐睿宗延和元年七月,睿宗传位给太子李隆基。太子上表坚决辞让,太平公主见睿宗主意已定,便劝睿宗说,位子虽让掉,实权还得自己掌握。八月,李隆基登帝位,是为唐玄宗(712——756),尊睿宗为太上皇,立妃王氏为皇后。任刘幽求、魏知古、崔湜等人为宰相。改元为先天。先天二年十月,太平公主阴谋废唐玄宗,当时宰相有七人,其中四人(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浞)是太平公主一派的。他们和羽林将军常元楷、李慈等人合谋,准备发起兵变,夺唐玄宗的权。这事给宰相魏知古、刘幽求等人探知,立即报告给唐玄宗。唐玄宗和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宰相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内给事高力士等人定计。由王毛仲率兵三百多人,与同谋者十多人自武德殿入虔化门,杀死常元楷、李慈及宰相萧至忠、岑羲等多人。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天后才出来,赐死于家,太平公主诸子及其党羽被杀死的数十人。太平公主之子薛从简因谏劝其母而遭到太平公主多次鞭打,特免死,赐姓李,官爵如故。当抄公主家时,财货如山积,珍珠宝物如同皇宫内的一样多,厩牧羊马、田园利息钱,收数年都收不完。

    太上皇李旦下诏:“自今而后军国大权归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两度血溅官闱,才坐稳了皇帝的位子,开始了他漫长的帝王生涯。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玄宗》、《旧唐书·后妃·中宗韦庶人》、《新唐书·宗楚客》、《旧唐书·节愍太子重俊》、《旧唐书·锺绍京》、《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中宗景龙三年、睿宗景云元年》)

    43.宰相姚崇的任免

    唐玄宗李隆基二十八岁那年登基。这个在血与火的磨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皇帝,眼见他祖父高宗李治、伯父中宗李显和父亲睿宗李旦大权旁落、日子难过的景况,很想励精图治、大有作为一番。他继续清除武则天、韦后和太平公主的余党,为被迫害、冤杀的官员及其家属平反,他反对奢侈豪华,提倡节俭。为纠正当时奢靡的风俗,他于开元二年下令:“宫中的金银器玩、车马的银雕金饰等奢侈品,通通销毁,充作军国之用;珠玉、锦绣,在殿前销毁;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

    但唐玄宗考虑得最多的,还是要建立一个清正廉明而又得力的宰相班子,他第一个看中的,便是姚崇。

    姚崇本名原崇,武则天时期改名元之,唐玄宗即位后因避“开元”年号之讳,改名姚崇。他是陕西硖石人,武则天时他从一个管仓库的小吏(濮州司仓)多次迁升,直至宰相。他不是一个阿谀奉迎之徒,为人比较正直。圣历年间,武则天杀了周兴、来俊臣等一批酷吏后,曾向朝臣们说:“被周兴、来俊臣等杀死、办罪的,有没有冤枉的人?”在场的臣子们都不敢实说,姚崇挺身而出,说道:“自垂拱以来(即任用周兴等酷吏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受酷刑自诬而死,告密者以此为功,天下称之为罗织。”武则天因为他敢说真话,赏给他一千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