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在隋大业元年。开掘沟通黄河和淮河的河道,叫通济渠。通济渠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引谷水、洛水通黄河;东段从扳渚(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东),引黄河水东行汴水故道,至今河南开封市之东,离汴水折向东南,经今河南东部、安徽的西北角、江苏的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
通济渠从大业元年三月动工,至当年八月完工,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除了利用原有的河道(我国自春秋到隋文帝时经常开掘一些南北向的河道)外,还有便是集中大量的民工开河,当时从河南和淮北征集的民工有一百多万人,动用的物力和财力无数,男民工不够,连妇女也征集出工。许多农村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者耕地,对农业生产当然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一些监督开河的官吏,乘机敲诈受贿。据说有个开河的监官叫麻叔谋的,负责督造从宁陵至睢阳的一段工程,在宁陵时,他忽然得了风逆病,医生开了一方药是小羊羔拌药蒸熟吃,他服后病情减轻不少,于是常吃小羊羔。宁陵有个宫翁叫陶榔儿,担心河道经过他的祖坟,想讨好麻叔谋以便修改河道。他知道麻叔谋爱吃小羊羔,一天陶榔儿去偷了一个婴儿,割去头足,蒸熟后冒充小羊羔献给麻叔谋吃,麻叔谋食时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不像是小羊羔,便用计让陶榔儿说出实情。麻叔谋知道实情后不但不惩罚陶榔儿,反而赏他黄金十两,并令工役保护陶家的袒坟,还派人继续去偷婴儿蒸熟了吃。从宁陵到睢阳有数百个婴儿被窃,哀声四起。开河副使令狐达探知真情,便向隋炀帝上了一道奏书揭发麻叔谋的罪行,但麻叔谋早已贿赂了专管奏书的朝官,官官相护,下情未能上达。河道开到睢阳时,麻叔谋又接受了睢阳一些商人宫豪的贿金三千两,使河道绕过他们的祖坟,这事直到隋炀帝第三次游江都时,因河道阻塞,查出是麻叔谋的责任,才将他吃婴儿、受贿赂的案情一并查出,这已是大业十二年的事
隋炀帝第二次下令开运河是在大业四年征集河北民工一百多万人开掘永济渠。永济渠利用了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开掘的邗沟和隋文帝整修的山阴渎旧道,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全长二千余里。隋炀帝下令开永济渠,既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也和准备进攻高丽有关。
隋炀帝第三次下令开河是在大业六年,开的是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全长八百多里。三国孙吴时已在江南开了条河,名叫破岗渎,江南河便是在这条河的基础上开掘的。这次动用的民工有十多万,比前两次规模要小。隋炀帝开这条运河,当然也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同时据说他想游玩余杭和会稽,所以也有玩乐的目的在内。
隋炀帝下令三开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运河的开掘,大大便利水上的交通,从长远来说,是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物资交流的。对开河的利弊,早在唐代便有人讲到。唐代诗人李敬方有诗言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诗的大意是:汴水和淮水相通好处很多,但对民生也有害;东南广大地区的百姓,为了这条河被剥夺了多少财产!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也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诗的意思比较明白,诗人指出如果隋炀帝不是乘龙舟游江都大肆糜费的话,他开运河的功劳不比夏禹治水小。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四年、六年》;另,参考了宋人传奇《大业拾遗记》、《开河记》)
9.三游江都
隋炀帝在位13年,三次游览江都,其排场之大,耗费之巨,在历代帝王中是少见的。江都,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历史上曾称为广陵郡、青州、吴州等。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改吴州为扬州,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名为江都郡。隋炀帝曾在扬州当过总管,当上皇帝后便一游、再游、三游江都,最后被杀于江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