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隋唐五代(5)
    隋唐五代(5)

    这座洛阳城北依邙山,南对伊阙,洛水从西向东横贯而过。城中建有官城和皇城。官城建在城的西北部地势高的地方,是宫殿所在。皇城建在南面,是文武官衙所在地。皇城之外,是跨洛水南北的街坊区(即市区),是官吏、百姓居住的地方。当时的洛阳有三市,即东市(又称丰都市)、南市(又名大同市)和北市(又名通远市)。都城建成后,炀帝命各州的宫商大贾移居洛阳,洛阳的人口有120多万,商业发达、货物堆积如山,大小船只致以万计。

    隋炀帝住在宫丽堂皇的皇宫里还不满意,又命将作大匠宇文恺、内史舍人封德彝再监造一座更为精美的离宫(皇宫以外的行宫,相当于今之别墅)。字文恺便在洛水的南滨,辟地数十里,大兴土木,派人到东南各地选取奇木异石,并搜集珍禽怪兽,水陆兼程,络绎不绝地运往洛阳,又不知花费了多少的人力财力,才‘建成一座极为华丽的宫殿,供隋炀帝享乐,隋炀帝把它起名为显仁宫。此后,又在长安至江都筑离宫四十余所。

    显仁宫刚建成,炀帝便命内监许廷辅等人到江南各地选美女入官,几个月后,许廷辅等便选了一千多名宫女人宫侍候炀帝。

    大业二年五月,炀帝又命内史侍郎虞世基监造宫苑,供他游乐。虞世基在洛阳西面辟地126里(周代洛阳王城仅17里地),苑内造一大池,当时称为海,周围十余里,海外有湖,湖分五处,每湖周围十里,四面砌成长堤,堤上尽种奇花异草,百步一亭,五步一榭,亭榭两旁也都种上红祧绿柳,姹紫千红,春色满园。五湖均与海相通,海中筑三座大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以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命名),高出水面百余丈,山顶建造楼台殿阁。海北一带,筑有一道长渠,名龙鳞渠,弯弯曲曲,沿渠造16所宫院,每院都有佳人美女居住,供炀帝取乐。寒冬时节,当百花凋谢时,嫔妃宫女们便用绸绢剪成各色花朵,布置在树枝上、草地上,如同春天一般。这个宫苑因建在洛阳西面,炀帝便取名为西苑,又称芳华苑,意思是芬芳的花朵终年不绝。

    洛阳城的建造,是隋炀帝时期政治经济上的需要,但其豪华宫丽,尤其是显仁宫和西苑等建筑,糜费之大,是历代帝王少有的,但这还只是隋炀帝所下令建造的工程之一小部分,其他的工程和别的巨大的耗费还有不少呢!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隋书·字文恺》、《隋书·封德彝》、《隋书·虞世基》、《资治通鉴·隋纪四·炀帝大业元年》)

    8.三开运河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一位领袖李密发布一道文告,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的第八条罪状是:“大兴官室,开掘河道,土木之工遍天下,虐民无止。”文告中的“开掘河道”,指的便是隋炀帝三次下令开运河。过去的史学家也都认为,开运河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三次开运河,工程巨大,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促使隋王朝经济崩溃,井加重了对全国百姓的剥夺,迫使人民起来反抗。隋炀帝为什么要下令开运河?有些史书上说他是为了游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炀帝年轻时曾担任过江都总管,当年的江都,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物资丰宫,景色秀美,这一切使他念念不忘,但当时他父亲隋文帝对他们兄弟管得很严,又最恨奢侈浪费的子弟,他又想争得太子的位置,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不敢放纵。如今当了皇帝,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而江都正是可供他任意享受的乐土,但如从陆路上去江都,既费时又劳累,不如水路便当,于是下令开运河。第一次开的运河叫通济渠,又称御河,意即为皇帝而开。这话符合实际。但是隋炀帝下令开运河,不光是为了自己的玩乐,还有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从政治上来说,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更有利于隋王朝的统治。从经济上来说,是有利于将南方丰宫的物资运到北方,尤其是运粮,水路比陆路便利得多,所以通济渠也称运粮河。

    隋炀帝下令开运河共有三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