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4)(2/2)

    隋文帝死后,杨广秘不发丧,以隋文帝的名义造了一道诏令派车骑将军屈突通送给汉王杨谅(此时杨谅任并州总管之职),令杨谅迅速回京。杨谅发现诏书不对,不肯出发。原来隋文帝曾和杨谅约定,凡是他亲自发出召他回京的诏书,便在“敕”字旁边加上一点,作为标记。杨谅见屈突通送来的诏书没有这个标记,便怀疑有假。同时,他往日对大哥杨勇被废、三哥杨秀被囚已经很不满,现又发现诏书作假,便起兵以声讨杨素为名,反对杨广,但最后兵败被擒,终生被监禁。

    与此同时,杨广又以隋文帝的名义发了一道诏书给故太子杨勇,赐杨勇死,并令人立即将杨勇缢杀。于是,杨广在害弟杀兄弑父之后,登上帝位,是为隋炀帝。

    (取材自《隋书·后妃·宣华夫人陈氏》、《隋书·后妃·容华夫人蔡氏》、《隋书·柳述》、《隋书·元岩》、《隋书·张衡》、《隋书·房陵王勇》、《隋书·秦孝王俊》、《隋书·庶人秀》、《隋书·庶人谅》、《隋书·杨素》、《资治通鉴·隋纪四·文帝仁寿四年》)

    7.营建东都,大造宫苑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八岁踏上仕途,十三岁立为晋王,镇守扬州,从此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二十一岁担任平灭陈国的行军大元帅。三十岁立为太子。当皇帝的这一年是三十七岁,正当年宫力强的年华。

    隋炀帝杨广即位时,隋王朝经济上已有相当的实力,粮食的储藏十分丰宫,隋文帝时已建筑了几个大粮仓,如黎阳仓(今河南浚县西南),常平仓(今三门峡市西)、广通仓(后改永丰仓,在今陕西华阳县东北)等,都储藏着大量的粮食。隋炀帝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当时全国统一、政治上比较安定的环境,也想大干一番事业,他有本领有能力,雄心勃勃,一上台便下令免除妇女、奴婢和部曲的课税,并改男子二十二岁为丁(隋文帝时以二十一岁为丁),这对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他又穷奢极侈,贪图享乐,讲究排场,惟我独尊,好大喜功,无休止地劳民伤财,如大造宫殿、苑圃,开运河,南游北巡,筑长城、修驰道,三打高丽、大宴宾客等,致使国库空缺、民穷财尽,把全国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终于暴发了我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隋王朝的灭亡。这里讲讲他建东都,大造宫苑的事。

    隋炀帝于仁寿四年七月登帝位,当年十一月即从京城长安巡幸洛阳。洛阳位居天下之中,比起地位偏西的长安来,水陆交通都要方便得多。当时全国南北各地缴纳的粮食绢帛,要运输到长安,困难很大,尤其是三门峡,山高水险,极难通过。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有意在洛阳建东都,将全国的中心移到洛阳。但当时的洛阳,几经战乱,已很残旧。炀帝令大臣杨素、宇文恺(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家)重新修建这座古城。杨素、宇文恺等人为了迎合隋炀帝雄心勃勃好摆阔气的心理,极力建造宫丽堂皇的宫殿,每月从各地征调的工匠役夫达二百万人,所需的东材近处找不到,不得不从遥远的江西(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运来,有的大木,一根要用两千个役夫拉运,从江南一步一步地向中原行进,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生铁铸的车轮陷进淤泥地里,绳索深深地嵌进拉夫的肩肉里,用尽力气方能缓慢地行进。成千上万个役夫累死、饿死、冻死在半路上,可以说洛阳宫殿上的每一根柱木,都凝结着农民对隋炀帝的血海冤仇。从大业元年三月至次年春正月,东都洛阳建成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