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国魏晋南北朝(12)
    三国魏晋南北朝(12)

    三月,晋元帝调回征西将军戴若思,镇北将军刘隗保卫建康。以司空王导为前锋大都督,以戴若思为骠骑将军,加封仆射周颛为尚书左仆射,领军王邃为尚书右仆射。

    四月,王敦前锋攻石头城,守将周札开城响应王敦,奋威将军侯礼不敌被杀。王敦占据石头城。戴若思、刘隗率兵攻之,王导、周颛、郭逸、虞潭等三路出击,东晋六军均战败。尚书令刁协逃奔江乘,为敌兵所杀。镇北将军刘隗投奔石勒。王敦拥兵建康附近的石头城,不去朝见晋元帝,却放肆地让手下将士在城内到处劫掠。晋元帝只得派人去向王敦说:“公若不忘本朝,就此息兵,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我当即刻就回琅琊。可免百姓遭受困扰之苦。”王导又对王敦予以劝说,言辞切直,王敦倒觉无言以对,只得罢休。晋元帝无奈加官王敦为丞相,江州牧,封武汉郡公,令其遐兵。

    晋元帝终因王敦擅权,忧忿而死。

    (取材自《晋书·帝纪·中东元帝》、《晋书·王导》、《晋书·王敦》)

    45.“日近长安远”

    东晋明帝司马绍(323-325)是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幼时聪慧,元帝非常宠爱,及至数岁还常坐在元帝膝前。一天长安使臣到来,元帝间司马绍:“你说太阳与长安哪一个离我们近?”司马绍答道:“日远长安近。因为长安有人来此,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的。”第二天,晋元帝大宴群臣,想炫耀一下儿子的聪明,又问司马绍,太阳与长安哪一个近?司马绍管道:“日近长安远。”晋元帝见他的回答和昨天相反,不禁大吃一惊,忙问道:“为什么改变了你原来的说法呢?”司马绍答道:“抬头只看见太阳·看不见长安,所以是太阳近。”元帝颇为惊奇,对他更加喜爱。

    太阳古语中称“日”,所以,“日近长安远”后来衍为一句成语。《西厢记》张生的唱词中,用“日近长安远”来表达累试不中、功名未遂的牢骚,其出处就在这里。不过,这已和司马绍的原意不同,而是用其转义了。

    (取材自《晋书·帝纪·肃宗明帝》)

    46.施计甩追兵

    东晋太宁二年六月,武昌郡公王敦举兵谋反朝廷,晋明帝司马绍暗中早有觉察,可详情未知,打算亲自前去观察,他骑了一匹巴滇骏马微服私访。出京后直至王敦屯兵的于湖(今安徽当涂县南),司马绍入王敦军营细细察看后迅急出营,王敦军中有人怀疑此人不是平常之人,便向王敦报告。那是大白天,王敦正在午睡,梦中见一太阳环绕其城,顿时惊醒,又听军士报告,便大叫:“定是黄须鲜卑奴来探军情。”王敦说的黄须鲜卑奴就是指明帝司马绍,因为司马绍之母苟氏,是燕代人,司马绍的长相很像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鲜单人,须色很黄,故尔王敦呼其为黄须鲜卑奴。王敦速命五位骑士快快去追。司马绍已经策马驰去。沿途,坐骑撒下粪便,司马绍命人用水浇上。司马绍又见道旁有老妪卖吃食?就把七宝鞭送给老妪,对她说:“后面有骑兵追来,可以将这鞭子给他们看。”说完又纵马驰去。不一会儿,五个骑兵赶来,问及老妪,老妪说:“此人早已去远。”说完将七宝鞭递给他们,五个骑兵见七宝鞭,十分好奇,互相传玩,耽搁良久。又见道上马粪已经冷了,以为司马绍真的已经走远,不再追去,晋明帝司马绍得以逃脱。

    (取材自《晋书·帝纪·肃宗明帝》)

    47.有之思

    东晋成帝司马衍(325--342)是晋明帝长子,少年时就很聪明,有之思,也就是说,考虑问题像大人一样周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