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9)(2/2)

    33.“当今岂有如钟会者乎?”

    当初,司马炎与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羊祜商讨伐吴之事,其他朝臣多以为此举不可。唯尚书、关内侯张华表示赞成。张华并且参与谋略、运筹决胜。吴国扫灭后,张华声誉日隆。而苟勖自以为是大族,仗着司马炎的恩宠,对张华十分嫉恨,每当有机可乘,便向司马炎进言,欲把张华调出京城。

    一日司马炎问张华,“我可向谁托付后事?”张华答道:“深明大义,又为至亲,莫如齐王攸了。”但这并不是司马炎的意见,张华自知失言,不再说下去。于是司马炎任命张华为安北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调出京城。张华到任后,怀柔戎夏诸氏,使当地人无不悦服,连年丰收,士马强盛。

    司马炎上朝议事,欲调张华回京,付以相位。冯枕就正侍立司马炎身边,趁机与司马炎说起魏晋旧事。冯枕说:“臣暗自认为钟会之祸乱,实在是由太祖(司马昭)造成的。”司马炎变色道:“你说什么?”冯枕摘下冠帽叩谢道:“臣愚蠢狂言,罪该万死。然而为臣之意,还是不得不说。”司马炎问:“你有什么说的?”冯枕说:“钟会才识有限,而太祖夸奖太过,给他以重势,委他以大兵,才使得钟会以为自己功高而得不到褒赏,以致造成对朝廷的凶逆。倘若太祖能抑制他的权势,控制他的行动,则他的作乱之心无由产生,乱事也就不会发生了。”司马炎说:“你的看法甚是!”冯枕又叩头说:“陛下既然已经同意为臣之言,就应想到,坚冰乃是逐渐凝成的,当及早考虑不让如钟会那样的人得以复生。”司马炎问:“当今岂有如钟会者乎?”冯枕答道:“东方朔说过这样的话:‘谈何容易’,《易》也说:‘臣不密则’。”司马炎明白了冯就的意见,于是撤去左右人等,令冯枕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冯枕说:“为陛下谋划,有大功于天下,海内莫不闻知,今据北方重镇,统领戎马者(指张华),陛下须慎重思虑啊。”司马炎听了默然无语。事后,司马炎征召张华为太常。太常乃是闲官,同宰相的权威地位不能相比了。不久,又以太庙屋栋折断为由,免去张华的官职。司马炎在位时,张华只以一般列侯的身份朝见过皇帝。

    (取材自《晋书·张华》)

    34.听信谗言,齐王忧死

    西晋武帝司马炎晚年,朝廷内外,都寄希望于齐王司马攸继位。中书监苟勖、侍中冯枕常向司马炎进谗,齐王攸对他们恨之入骨。苟勖等人看到朝廷众臣都瞩目于司马攸,怕他继位,祸及自身,便又对司马炎说:“陛下百年之后,太子衷怕是得不到皇位了。”司马炎问:“为什么?”苟勖说:“朝廷百官都归心于齐王,太子怎么继位呢?”冯枕又说:“陛下打算让诸位王爷治理国家,完成先王遗制,那就应从至亲者开始更为合适,至亲莫如齐王,何不先遣他去。”司马炎听信了荀勖的话,又采纳了冯枕的主意,在太康三年,下诏,命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军事。司马攸知道这是苟勖、冯枕构陷自己,心中闷闷不乐,向司马炎哀求,让自己去守护皇陵,司马炎不答应。司马攸郁闷成疾。司马炎命御医前去诊视,御医摸透了司马炎的心思,妄称齐王无病。岂知齐王病情愈发严重,司马炎还下诏催其启程。司马攸强打精神,修整仪容,入宫辞行。司马炎见他举止如常,越发怀疑他是无病装病。

    齐王辞行上路,二天后竟然吐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司马炎闻之悲恸不已。冯枕在旁说道:“齐王名不副实,天下人都归心于他。今病死,未尝不是国家之福,陛下何必过于悲哀。”司马炎觉得言之有理,不再流泪,下诏为司马攸置办丧礼。

    (取材自《晋书·齐王攸》)

    35.司马炎之死

    西晋太康以后,天下无事,司马炎不再留心朝政,终日沉缅酒色,宠信外戚。杨皇后之父杨骏,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一时间权势显赫,被时人称为“三杨”。

    元熙元年,司马炎病重,而这时辅佐朝纲的功臣元老,都已去世,朝臣惶恐不安,却都无计可施。杨骏亲自侍立司马炎身边,擅自改换公卿大臣,命其心腹之人任职。一天司马炎偶觉神志清爽,见四周所用之人已面目全非,便正色问杨骏:“怎么会是这样?”说完令中书草诏,召汝南王司马亮回朝与杨骏共辅王室。杨骏怕失去权势,向中书借诏书观看,看完便藏匿起来。中书监华十廙分害怕,前去索取,杨骏始终不肯交还。时隔两天,司马炎病情恶化、生命垂危,杨皇后趁机奏请司马炎让杨骏辅佐朝政,司马炎已无力说话,只得点头。杨皇后便召中书监华廙、中书令何劭进宫,由杨皇后口宣司马炎旨意,命他们写下遗诏: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华廙、何劭当即写就。杨皇后命他二人将此诏呈司马炎过目,司马炎睁着两眼,看了许久,一言不发。仅过二日,便离开了人世。杨骏见司马炎已死,即入居太极殿。当司马炎的棺木将出殓时,六宫人等都出殿送殡,独杨骏一人不下殿,还用勇士百人护卫自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