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秦汉(61)
    秦汉(61)

    儒生周举这时在司徒李郃府中为吏,对李郃说:“过去郑庄公的母亲武姜谋杀郑庄公,郑庄公立誓‘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秦始皇怨母亲行为不检点,也不和母亲往来;后来由于颖考叔和茅焦的分别劝说,都恢复母子关系如初。书传上都记载着这些事,传为美谈。如今诸阎刚刚诛杀,若将太后幽禁于离官(皇帝宫殿以外的临时宫室,称为离宫),如果太后悲愁生病,一旦有什么三长两短,皇上将何以号令天下?如果照陈禅之议,后代一定归罪明公。应当秘密上表于皇帝,劝皇帝带领群臣像过去一样朝见皇太后,这样才符合于天心人望。”李郃觉得周举的话有道理,立即上书汉顺帝。

    汉顺帝接受了李郃的意见,次年正月,于东宫朝见阎太后,阎太后总算安定了。不久,阎太后就死了。

    阎太后死后,汉顺帝为生母李氏重新礼葬、发哀,上尊谥为恭愍皇后。

    (取材自《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后汉书·皇后纪》、《后汉书·左周黄列传》)

    123.小皇帝儿戏政事

    汉顺帝即位不久,司隶校尉虞诩就劾奏一批宦官的罪状。担任中常侍的宦官张防,利用权势,公然请托受取,虞诩每发现一椿,就奏上汉顺帝,汉顺帝总是把奏章搁下来,不予处理。虞诩十分气愤,于是自己入狱,同时上书说:“过去孝安皇帝(汉安帝)任用宦官樊丰,遂有谮害嫡统(指汉顺帝为太子时被废)之事,几乎使社稷灭亡。如今张防又弄威权,国家之祸将要再次发生了。臣不忍和张防这样的人同处于朝廷,谨自入狱中并报告陛下,希望臣不要再步杨震因忠而死的后尘。”

    虞诩的奏书到了汉顺帝处,张防流着眼泪诉于顺帝,顺帝便下诏免去虞诩的司隶校尉官职,到将作大匠的左校令属下为工徒。将作大匠是负责修建皇帝宗庙、宫室、陵园的官吏,所属工徒大都是有罪服劳役者,其身份有近于奴隶,是对犯罪的官吏的一种惩罚。张防乘机迫害虞诩,两天之中,拷问了虞诩四次。狱吏劝虞诩自杀,虞诩说:“我宁愿受刑而死于市!远近皆知!窝窝囊囊的自杀,是非怎么弄得清楚?”

    曾经帮助汉顺帝夺取帝位的宦官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中庐侯孟叔、广平侯马国,认为虞诩冤枉,一起求见汉顺帝,孙程说:“陛下刚刚和臣等起事之时,常常痛恨奸臣,知道奸臣要倾国。如今即位后自己也宠信奸臣,和先皇帝有何区别呢?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却被冤下狱;常侍张防贪赃之罪很明白,反而诬陷忠良。应急收张防入狱。”这时张防立在汉顺帝之后,孙程叱张防说:“奸臣张防,何不下殿!”张防不得已下来。孙程说;“陛下赶快逮捕张防,不要让他去找阿母求情!”阿母是汉顺帝的乳母宋娥,当时称皇帝乳母为阿母,宋娥也参加过汉顺帝、孙程等人诛杀外戚阎氏兄弟的密谋。于是汉顺帝问几位尚书(东汉置尚书六人,掌管皇帝的文书),尚书贾朗一贯和张防关系密切,认为虞诩有罪,汉顺帝拿不定主意,对孙程说:“你先出去,让我想一想。”

    虞诩的儿子虞颉,和门生百余人,举着喊冤的旗子,等待中常侍高梵的车子过时,对着车子叩头流血,诉说虞诩之冤。高梵虽是宦官,但曾经当过汉顺帝的老师,和儒生们有来往。汉顺帝当太子被废时,高梵曾充军朔方,汉顺帝即位后,才调回来升任中常侍。高梵于是去见汉顺帝,诉说虞诩冤枉,汉顺帝这才下诏,将张防充军边远地区,贾朗等六尚书或死或罢官,即日赦出虞诩。孙程又上书,诉说虞诩有大功,过去虞诩担任郡守时,做过许多利民之事,且有武功。于是汉顺帝复任虞诩为议郎,过了几天,又提升虞诩为尚书仆射。

    事后,有关部门奏孙程等人在皇帝上朝时,呵叱皇帝左右,还上殿争功,久留京城,更增长其骄恣。于是汉顺帝下诏,免孙程等十九人官,都改封到边远地区为侯,限期离开洛阳。

    司徒掾周举对司徒朱伥说:“皇上如无孙程等人,岂得有今天?如今忘其大德,计较其小过。如果孙程等人在路上死掉了,皇上岂不是要蒙受杀戮功臣之讥。趁现在十九侯尚未离京,应该及时上疏提醒皇上。”朱伥说:“皇上正在发火,我一个人上书,必遭罪责。”周举说:“明公已年过八十,位居三公之职,不于此时尽忠报国,而却惜身安位,还想什么呢?保全禄位,人家会讥刺你为佞邪之人;谏而获罪,还可得到忠贞之名。”于是朱伥上表谏劝。汉顺帝接受了谏劝,改封孙程为宜城侯。到永建三年,汉顺帝想起孙程等人的功劳,又把他们召还京城,提升官职。

    (取材自《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届汉书·虞傅盖臧列传》、《后汉书·宦者列传》、《后汉书·左周黄列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