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列侯都已封毕,应该排位次了。功臣们都说:“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伤,攻城略地的功劳最多,应该排第一。”汉高祖在封侯时已经顶住了战将们的意见,多封了萧何,到了排位次时,自己不好出面再一次定调予了,但是心里却希望萧何排第一。这时候,关内侯鄂千秋说:“群臣的议论都不对。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这还是一时之事。皇帝和楚军打了五年仗,像全军覆没、单身逃归之类的情况,也不止一次了。但是萧何不等到皇帝有诏令,就常常从关中送兵员来补给。汉、楚在荥阳攻守数年,萧何从关中运粮,从未断过。陛下虽几次丢失山东之地,而萧何始终保全了关中,使皇上退可以守,此万世之功也。像曹参这样的战将,即使少掉上百人,对汉也无大损失。所以决不能以一旦之功排在万世之功前面,应该是萧何第一,曹参第二。”汉高祖说:“鄂君说得好!”于是下令,萧何功第一,特赐萧何可以带剑穿鞋上殿,朝见皇帝时用不着趋(低头疾行)。
汉高祖说:“我听说推荐贤人者应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得鄂君这一说,大家才更明白。”于是把鄂千秋从关内侯进一步封为安平侯。当天,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都有封邑。并且还另外加封了萧何两千石,理由是,刘邦过去服徭役咸阳时,萧何比别人多送了二百钱之故。
(取材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36.汉高祖封仇人雍齿为侯
汉六年,汉高祖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功臣日夜争功不决,一时无法封赏。
汉高祖这时正住在洛阳南官,从复道(高楼间的架空通道)上望见诸将往往坐在沙上相与谈话,便问张良说:“他们在谈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这是在谋反啊!”汉高祖说:“天下已定,他们何必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起自布衣,大家跟着你夺取天下,如今陛下贵为天子,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等亲近的人,而所诛的都是生平仇怨的人。如今军吏统计功劳,以为天下之地不足以尽封所有功臣,诸将自然担心封不到他们,而且又怕陛下记住他们的过失而加以诛杀,所以就要相聚谋反了。”汉高祖担心地说:“怎么办好呢?”张良于是问:“皇上生平最恨的,而且大家都知皇上最恨的,是什么人?”汉高祖说:“雍齿一向和我有怨仇,过去常常窘迫我,我很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大,不忍下手。”原来,刘邦刚起兵反秦时,雍齿曾经是刘邦的部下,但是雍齿心里一直不服刘邦,所以,刘邦派雍齿守住故里丰邑,雍齿却投降陈胜的攻城队伍,反过来不让刘邦军队入丰。刘邦几次攻丰,才把雍齿赶走。雍齿后来很迟才重新归汉。诸将都知道雍齿在抗秦初期反过刘邦的这段历史。于是张良对汉高祖说:“当今之计,宜急封雍齿给群臣看,群臣看到连雍齿都封了,大家就放心了。”
汉高祖于是置酒宴请诸将,当场封雍齿为什方侯(封邑在今四川什邡县),并催促丞相、御史快些定功行封。酒宴结束,群臣都高兴说:“连雍齿都能封侯,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取材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丞相世家》)
37.兔死狗烹
汉高祖刘邦既杀项羽后,夺去齐王韩信军权,于汉五年正月,封韩信为楚王。
项羽部将钟离昧和韩信一向交好。项羽亡后,钟离昧逃到楚王韩信处。刘邦听说钟离昧逃亡在楚国,下诏韩信追捕。韩信不肯捕送钟离昧。
汉六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问诸将如何处理,诸将都说:“发兵攻下楚国,抓住韩信活埋。”汉高祖不作声。此后,再问陈平,陈平先不说看法,反问:“诸将怎么看?”汉高祖把诸将的话告诉陈平。陈平问:“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消息透露出去没有?”汉高祖说:“没有!”又问:“韩信知道有人告他谋反吗?”汉高祖说:“韩信不知道。”陈平再问:“陛下的精兵比楚国如何?”汉高祖说:“不如楚国。”又问:“陛下诸将用兵,有超过韩信的吗?”汉高祖说;“没有人能及得上韩信。”于是,陈平说:“陛下兵不如楚精,而将不如韩信,如果发兵攻韩信,是逼他同陛下作战,窃为陛下危之。”汉高祖说:“为之奈何?”陈平说:“古时候天子巡狩四方,会见诸侯。南方有云梦(春秋战国时楚国国王的游猎区,约相当于今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陛下可以伪装出游云梦,约诸侯会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地,这是楚国的西界。韩信听说天子出游,必然出来迎谒。这时候,陛下派一个力士就可以把韩信抓起来,根本无须必师动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