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先秦(14)(2/2)
    狐突曾为公子申生的近臣,狐突同公子重耳有亲戚关系,他的两个儿子都追随公子重耳,逃亡在国外。这也许从侧面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一传闻发生在狐突身上。

    (取材自《史记·晋世家》、《左传·僖公十年》)

    43.泛舟之役

    晋惠公五年,晋国发生灾荒,向秦国借粮。

    秦穆公问于大夫公孙子桑:“你看该借粮给晋国吗?”子桑说:“如果秦国给晋国的帮助很大,晋国今后也会同样报答秦国,这就是你国君本来就想得到的东西。如果帮助很大而晋国国君不肯报答秦国,那么,晋国百姓必然离心离德,秦国讨伐晋国时,晋国国君没有百姓的支持,则必败。”

    秦穆公又问大夫百里奚:“你看该借粮吗?”百里奚说:“天灾流行,这是每个国家都可能碰到的事情,救灾助邻,是为国之道。应该借!”

    丕郑的儿子丕豹,避难在秦国,对秦穆公说:“趁这个机会讨伐晋国!”秦穆公说:“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秦国于是运粟到晋国,自秦国国都雍城到晋国国都绛城,运粮的船不绝于河。秦国称这次借粮的行动为:泛舟之役。

    晋惠公五年冬,秦国也遇到了灾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与大臣们商量,大失庆郑说:“国君是因秦国的帮助而得立的,后来背其割地之约;晋饥而秦借粮与我,如今秦饥,当然应该借粮给秦,这还需要商量吗?”晋惠公之舅虢射说:“往年既已背割地之约,终究是得罪秦国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借粟给秦又有何用?”庆郑争论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受不祥,怒邻不义。四德俱失,何以为国?”虢射又说:“往年天以晋赐秦,秦不知而贷粟与我。如今天以秦赐晋,晋国难道可以逆天吗?请乘秦国之饥荒而出兵讨伐之!”

    晋惠国接受了虢射的意见,于是央定,不但不借粮给秦国,而且乘此机会出兵攻秦。秦穆公大怒,使丕豹为将,亲自带兵还击,三战三胜,一直深入到晋国境内的韩地。

    晋惠公六年春,惠公问庆郑说:“秦兵入境深矣,奈何?”庆郑说:“晋国失败的问题是国君自己造成的,还能有什么办法?”于是,晋惠公准备亲自率兵决战,命卜人占卜,谁带领晋国的右军,占卜下来,庆郑吉。晋惠公说:“庆郑对寡人无礼,不用他。”于是令大夫家仆徒将右军。晋惠公所乘的马,是郑国产的一种名叫小驷的马。庆郑说:“古来有重大的战斗,必用本国所产的战马,因为这种战马,生于本国水土而知人心,安于长期的教训而服习其道,乘用如意。如今乘别的国家所产的马打仗,到了战争的紧张关头,战马不如人意,尽管再三鞭策,马虽愤兴而不敢前进,外强中千,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晋惠公不听。

    晋惠公六年九月,秦、晋二军合战于晋国境内的韩地。晋惠公冲在队伍的前面,直奔秦兵,在兵败退回时,他的马果如庆郑所说,陷在泥沼地里,而不能自拔。秦穆公于是带着身边的近卫部队来抓晋惠公。晋惠公在秦兵将近的窘迫中,紧急召庆郑救援。庆郑说:“不听谏劝,不遵卜示,是活该吃败仗的。”于是不顾晋惠公,带兵退走。晋惠公乃下令其他将领合击,反过来包围了秦穆公。但终因庆郑所领的一支部队的退走,兵力不足,所以,秦穆公和他的近卫部队虽然遭到了反包围,还能勉强支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