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玄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曾国藩——大清王朝中兴名臣(4)(2/2)

    公元1861年12月,薛焕将徐寿、华蘅芳送至安庆大营。曾国藩曾对洋人独揽制造机器的技术、权力很是不满,一直图谋思考良策予以抵制。于是,他令徐寿在安庆创建机器局。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和徐寿、华蘅芳的努力下,安庆军械所在成立不足4年的时间里,凭借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制造火器弹药,尤为可贵的是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木壳轮船,它标志着中国进入制造机器的新时期。中国的近代工业由此开始。

    曾国藩也认识到中国自造轮船军火的重要性,只有中国自身具有这种能力,才能摆脱外国的挟制,达到自立自强的境地。他一方面希望采购机器,一方面也在寻找其他的机会获取生产轮船军火的能力。

    公元1865年至1868年之间,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终于完成了第一艘自造轮船。轮船逆水时速70华里,顺水时速120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成功的第一艘真正近代火轮船。曾国藩亲自登轮,在长江中试航一遭,感到非常满意,命名为“恬吉”号。

    曾国藩又采纳容闳的建议在制造局之下附设兵工学堂,招收青年人入学,学习机械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各种工程人才。局中另设“翻译学馆”,专译有关制造机械船炮的西方书籍。译书的方式多数是由局中所聘西洋人口述,然后由精通绘图和算学的华蘅芳、徐寿等加以笔录。译成的书即交局中印刷所大量刊印,应各方需索,广为散布。

    同治末年,翻译学馆已译成书籍数十种,至光绪末年,则多达一百七十余种。翻译的范围也由机械船炮扩及各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及至军事、医药等书。国内各地对西学开始有所了解,大多数都是通过江南制造局所译西书而获得的。

    曾国藩事功之大,誉称晚清“中兴名臣”。从为官方面来说,他是清末一个难得的清廉之臣。他个人很开明,功成之后,湘军势力如日中天,他懂得功成身退之理,自请裁撤湘军数万人,消除了皇上的疑忌。此后他转而投入洋务运动,成为清政府最重要的地方洋务代表之一。曾国藩的个人修养堪称古典士大夫的道德楷模。他首先是个儒者,治家律己几近圣贤;其次,他也精通理学,曾经师从当时的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衰落洞若观火。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力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