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玄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张良——名利双收又明哲保身的“奇士”(1)
    张良——名利双收又明哲保身的“奇士”(1)

    在西汉开国的功臣中,张良是一个胸藏韬略、腹有奇谋、眼光高远、长于决断的人,正如刘邦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他是中国历史上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和善于明哲保身的典型人物。

    下邳拾履奇遇记

    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末期,是韩国贵族后裔。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国力较弱,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但张良所在的家庭在韩国却堪称显赫之家。他的祖父张开地是韩国三朝元老,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丞相,德高望重,在韩国朝野上下深得众望。他的父亲张平虽然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没有经过什么大风大浪,却也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做过韩釐王、桓惠王的丞相。父子两人历相五朝,这在整个战国时代恐怕都是个奇迹。由此也可以看出,韩王对张家的恩宠确实非同寻常。这大概也是后来张良要誓死报效韩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加快了对东方六国的军事行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军大举攻韩。韩军当然不是这支虎狼之师的对手。一番交战之后,韩军大败。秦军攻占了韩国都城,俘虏了韩王安,随后尽取韩国领土,将其纳入秦国版图,置为颍川郡。韩国宣告灭亡。而这一年,距张良的父亲张平去世恰恰20年。后来在博浪沙,张良行刺秦始皇也没有成功,亡命到下邳城。

    在下邳城的亡命生涯中,张良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对付秦朝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光靠零星的恐怖行动是无法动摇它的根基的,也没有办法达到光复韩国的目的,必须想想其他办法。张良开始变得稳重起来,那个血气方刚的“愤青”渐渐消失了,他想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报仇复国之路。

    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在下邳桥上漫步,他在桥上踱来踱去,若有所思。这时,一位穿着粗布短衣、举止有些异常的老翁来到张良旁边。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张良,然后在桥边坐下。

    刚坐下一会儿,老翁就故意把鞋脱下来扔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你赶快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听了感到很惊讶,老翁与他素不相识,怎么能以这种口吻跟他说话?一股无名火从心中陡然升起,他又转念一想,老翁都一大把年纪了,跟他逞强算什么本事呢!况且自己是被秦始皇通缉的要犯,万一因为这件事露出了马脚,被官府抓去就不妙了。于是,他强忍怒火,表现出一副乐于效劳的样子,到桥下去把鞋捡了上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