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野心勃勃,誉满天下(1)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他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耻名不显于天下
管仲属于周王室比较疏远的亲族。有很多学者认为他是周初管叔的后裔,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他属于周穆王的后代。他的父亲管庄仲(后世为避汉明帝刘庄之讳改“庄”为“严”)去世得比较早。管仲由其母抚养长大。他的家族可能原来属于贵族,到了管仲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了。因而管仲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比较艰苦,从事过一些下层人才做的职业。据一些史书记载,他“尝为圉人”,即为人养马以维持生计,也有人说他曾是“故成阴之狗盗,天下之庸夫”。这些都说明,那时管仲的地位确实不高,为一般人所轻视。幸运的是,管仲很早就和鲍叔牙成了好朋友。青年时期,他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在南阳经商,可惜都不太成功。因为贫困之故,每次分红利的时候,管仲总是要求多分给自己一些。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管仲的朋友,鲍叔牙知道后并没有责怪管仲,他知道管仲并不是贪财好货之人,之所以要求多分钱财,乃是因为家贫又要奉养老母之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