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七国之乱(9)
晁错之错(六)
既然大家的意见统一,对削藩的目标和方法也已明确了,那就着手实施。
晁错按照“拣软的捏”的吃柿子原则,先从削减小国入手。
第一个对付的是楚国(首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晁错弹劾,楚王刘戊在太皇太后守丧期间夜不归宿,乱搞男女关系(私奸服舍)。他建议,将楚王刘戊斩首。
刘启批示,死罪太夸张了,宽大处理,就削去楚国的东海郡(山东省郯城县)吧。
刘启和晁错一唱一和,对答如流,配合默契,显然曾经彩排,对口相声说的不错。
接下来是赵国。晁错弹劾,赵王刘遂在前年(前156年)曾经犯错(到底是啥错,书上没有记载)。刘启批示,削去赵国的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
第三是胶西国。晁错弹劾,胶西王刘卬私卖官爵、作奸犯科。刘启批示,削去胶西国六个县。
故事已经展开,情节已无悬念。现在所有的封国都知道中央想干什么,甚至能够推算出刘启、晁错将要对付的下一个目标。
不错,正是长期在家卖老装病的吴王刘濞。
刘濞已经六十二岁了,但精神依旧极好,记忆力也未衰退。当年,刘濞的叔父刘邦授他为吴王,并拍着他的后背告诫他决不可造反的场景时时会在刘濞眼前浮现。
现在,高祖刘邦已死去四十一年,刘濞当年被刘邦拍过的后背已经微驼。刘濞认为,自己对刘邦作出的不造反的承诺已过了保质期。
前些日子,刘濞在儿子刚被刘启打死那会儿,就动过造反念头,并着手准备,现在,摆明了中央政府将削减他的封地,他害怕,削地之后,杀他儿子的凶手刘启可能会对他采取更严厉的行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