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七国之乱(6)
说的清楚的是,在晁错的建议下,国家法律法规多做更改。一时间,掌握了话语权的官场新贵晁错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比他级别更高的部长级官员(幸倾九卿)。
对晁错这种不按程序办事、越级汇报的做法,官场全体同仁深表反感,却没有办法。因为大家明白,真正惹不起的是晁错的后台——皇帝刘启,既然惹不起,大家唯有忍耐,具体的表现是沉默。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下警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终于,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对晁错忍无可忍,决定爆发。这人名叫申屠嘉,现任汉帝国宰相。
申屠嘉认为,坐直升机升迁的晁错不过跳梁小丑,滥用皇帝的信任,乱发议论,修改律法,是在挑战政府权威,间接上挑战了自己的权威。
申屠嘉决定收拾晁错,在具体实施中他十分讲究策略。申屠嘉派人密切关注晁错,调查其有无违法犯罪行为。
晁错向来作风高调,不拘小节,捉他的小辫子不是难事。
很快,一份关于晁错严重犯罪的证据材料摆上了申屠嘉的案头。
事情其实简单。
原来,在晁错家和其工作地点之间,是祭祀刘邦老爹的太上皇庙,太上皇庙的占地很是不小,于是晁错每天上下班都要绕行,十分不便。
如果是正常人,克服一下也就算了,如实在不能克服,对不起,晁内史,看来你只有搬家了。
可晁错不同常人,他思维活跃,行事大刀阔斧。晁错大概认为自己被死人拦路太过可笑,于是擅自施工,打通太上皇庙围墙,在太上皇庙的外围空地,为自己开辟了上下班专用通道。
由此可以看出晁错性格上的另外一个缺点,他喜欢盲目决策,搞拍脑袋工程,而对事情可能造成的后果预想不足。
申屠嘉对照刑法,认定晁错犯了破坏皇庙围墙的大不敬罪,铁证如山,按律应斩首。
正当申屠嘉准备对晁错动手的前夜,不知道什么原因,走漏了风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